习性进行解释。
特殊性习性由关联性实践产生的关联性知识内化而成。特殊性习性是习性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性情,由与具体情境有关的关联性知识内化而成,引领行动者对具体情境的具体反应。关联性知识是背景性知识的一部分,是行动者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具体情境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内化成行动者的特殊性习性。关联性实践是行动者长期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与具体情境直接相关,生成与具体情境相关的关联性知识。因此,关联性实践生成关联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内化为特殊性习性,引领具体情境下行动者的具体行为。同样,背景性知识也会对特殊性习性产生影响,是更为宏观的价值层面倾向性的影响。实践经验和关联实践经验分别产生的背景性知识和关联性知识影响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的机制如图1。
如图1所示,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是大学生在面对性骚扰时的特殊性习性,受到性骚扰关联性实践的影响。大学生性骚扰的关联性实践产生了关联性知识,内化为关于性骚扰的特殊性习性。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参与来自于家庭中的亲子性话题,学习学校中的性教育和反性骚扰知识,获取媒体中有关性骚扰的新闻报道都是性骚扰的关联性实践,会产生性骚扰关联性知识,内化成性骚扰的特殊性习性,也就是对性骚扰的容忍度。同样,大学生的总体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背景性知识,也会在宏观价值层面影响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但是影响较为模糊,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
六、结论
习性具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一般性习性由个体总体实践经验生成的背景性知识内化而成,对个体的行动产生宏观影响。特殊性习性来自个体相关实践经验生成的关联性知识内化而成,对个体的行动产生直接的影响。特殊性习性在高校性骚扰中表现为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受到与性骚扰有关的亲子性话题、师德评价、性骚扰网络舆情等实践经验影响。实践经验通过生成的关联性知识对大学生容忍度产生影响。
提高大学生性骚扰投诉率需要降低其性骚扰容忍度,尤其是单向型性骚扰容忍度。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是特殊类习性,对大学生应对性骚扰具有引领作用。受害学生的投诉是启动性骚扰惩治程序的前提,大学生对性骚扰容忍度越低,遭遇性骚扰时投诉可能性越高。降低大学生性骚扰容忍度关键在于降低单向型性骚扰容忍度。大学生对反馈型性骚扰容忍度相对较低,对单向型性骚扰容忍度相对较高。“木桶效应”的管理之道在于治理短板,“破窗效应”的管理要求对性骚扰“零容忍”,这都要求破解单向型性骚扰容忍度高的短板。
降低单向型性骚扰容忍度需要丰富大学生关联性知识。关联性知识能够更加直接影响大学生单向型性骚扰容忍度。关联性实践生成关联性知识,目前关联性实践的短板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舆情较少关注和宣传单向型性骚扰。高校必须调动自身内生动力,主动承担起治理校园性骚扰的主体责任。[29]建立反性骚扰宣传教育机制和强制报告制度,将性教育尤其是单向型性骚扰的识别和防范教育作为制度安排融入课程教育和学生活动教育中,构造一种更加趋近学生性情倾向系统、适应学生心理图式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情境[30]。新闻媒体在关注反馈型性骚扰的同时,也应借此开展单向型性骚扰的知识宣传,形成对性骚扰“零容忍”的文化氛围。
尽管研究有所发现,但是遗憾仍然存在。一是将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能够比较好地对青少年性骚扰容忍度的影响因素作出解释,但是由于不同人群对不同性骚扰的容忍度有着差异,推广到各类人群尚有待进一步检验。二是性骚扰容忍度作为特殊性习性对行动者的行动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灿.性骚扰在中国的存在:169名女性的个例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5(2):31-34.
[2]蒋梅.湖南高校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现状与对策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S1):66-67.
[3]潘芳芳.青年群体对高校性骚扰的认知状况研究:基于实证调研成果的分析与考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1):85-94.
[4][22][23]姜正华,曾明.高校性骚扰治理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