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能性越大。导师、经济资助、同伴和家庭支持、学生自身因素会通过影响博士生的社会化程度间接作用于流失。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为避免我国因过高博士生流失率给国家、高校、导师及博士生个体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我国博士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有必要认真审视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为此,综合国外博士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经验,反观我国博士生教育实际,本文从学校、学生、同伴、家庭和劳动力市场五个层面,提出如下建议。
从学校层面看,第一,应重视博士生流失问题,建立流失博士生档案,并开展我国博士生流失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第二,应改革博士生招生选拔制度,一方面在现有博士生资格招生录取程序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