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剖析】
整体阅读,梳理情节,把握内容为做题首要。情节梳理从四“W”入手,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理清脉络,注重事件转换节点,命题者往往在这些节点上设置陷阱以混淆是非。阅读文本时,注意圈画,以在做题判断时,节省时间,提高命中率。
第10题,选C。考查点: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析:试题设置了两个易错点:“芝坐爽下狱”和“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突破方法:1. 文意断句法。“坐”的意思为“因为,因……触罪”,这句话的意思为鲁芝也因曹爽而触罪,被下狱,论理当死。从整体而言,若断在“爽”后,未能表达完整文意,故“芝坐爽下狱”句内无需断开。2. 结构断句法。“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之中“口不讼直”与“志不苟免”均为主谓结构,句式对仗,意思为不争辩是非,不改变志节。以此可以推断,“志”前要断开。
第11题,选C。考查点: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解析:试题设置了一个易错点:“践阼”的文化含义。
突破方法:熟记文化常识,厘清易混点。C中“践阼”: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后引申为即位、登基。但是,“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过度延伸,也为错误。
第12题,选B。考查点:对文章内容概括、分析和理解。
解析:试题设置了一个易错点:复杂事件之间的节点。
突破方法:1.理清脉络。每个人、每件事间的逻辑关联要梳理清楚,注重复杂事件间的节点,复杂事件背后的人物关系;2.透过事件,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等;3.关注陈述对象。通过这三点即可准确做出判断。B中“蜀地饱受侵扰”错。找到选文答题区间“郡邻于蜀,数被侵掠”,陈述的对象为“天水”,此句的意思为“天水接邻蜀地,多次被蜀国侵扰”。此题的错误类型为张冠李戴。
第13题,考查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解析:试题1设置的采分点为:“以”、“叛”、“以为”、“先驱”,主要考查的是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试题2设置的采分点为:“以”、“履”、“素”、“作”和定语后置句式,主要考查的是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文言句式(定语后置)的判定与翻译。
突破方法: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且能够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进行推断;掌握120个实词和一些高频率出现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熟练掌握语法分析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字形推断法等;掌握常见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和推断方法,主要是结合语境,通过观“形”和释“义”进行判断。
(1)难点剖析:“诸葛诞以寿春叛”,“诸葛诞”为主语,“判”为动词,作谓语,以此推断“以寿春”为介宾结构,即推断“以”为介词,作介词时,常见意思为“用、拿、凭、依据、按照、凭……身份、由于、在、从、和(跟)”,根据语境,可推断为“凭借”的意思;“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中关键是“以为”意思的推断,“以为”常见意思:认为、以(之)为(把……当作),根据语境、文意推断为“以(之)为(把……当作)”的意思。
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员作为先锋。
(2)难点剖析:“以”,根据语境推断为“因为”的意思;“清忠履正”,清即清廉,忠即忠诚,正即端正,难点在“履”,其本义为“鞋子”,活用为动词是“踩、踏”的意思,引申为“行为”;“素”常见意思“白白地、平素、向来、平常”等,根据语境,推断为“一向、向来”之义;“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这里有两个难点:一个是“为”的用法推断,究竟是介词还是动词,若要准确推断,须从“作”入手,“作”,动词,“建造”的意思,进而推断出“为”的读音为wèi,介词“替或给”的意思,根据上下文,推断“为作屋”应为“为(之)作屋”,中间省略了“之”;另一个难点为“屋五十间”,相较而言,难度会低一些,可推断出它为定语后置,即“名词+数量词”类型,正常语序为“五十间屋”。
译文: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备考启示】
2018年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从命题趋向、选文特点、试题设计等给2019年高考备考有诸多启示,具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