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高考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因此高考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灵活运用 “整体要求,分层指导”的策略。应从不同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有差别地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分层次辅导时,把握好不同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空间的差异,给出具体的措施进行落实,高效地复习备考。
第三、严格筛选复习内容。
首先要紧扣考点不离纲,考点指的是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考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试卷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要求范围内,后阶段复习要清晰每一个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信息、资料的采集和使用,对于高考后阶段复习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采取的策略是“广集信息,限量用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广集信息资料。务必克服随意性和被动性,将内涵深刻、启发性强、起点虽高落点却低的典型题挑出来自己组合。全国卷背景下每年都有大量模拟题,而题目质量良莠不齐,且往往与具体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实际水平相脱节,模拟题的不当使用反而会给备考工作带来反效果。
第四、要夯实基础,强化主干,专题突破。
把握好高考试题的变与解题的基础相对不变,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复习中要抓住主干,突出重点,通过专题复习,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力求做到理解→迁移→联系实际→综合运用。
第五、要提升学科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将教材中标明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技巧;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后阶段复习继续落实将教材中的文字“翻译”成图表;将图表“还原”成文字。重视对学生应用逻辑关系术语阐明生命现象和事件的训练。
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稳扣教材但仍有重要信息从题干给出,需要应用基础知识认真分析提干进行解答。应通过针对性的试题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尝试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可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并适当拓展和引伸单元知识,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合点,深入领会知识,为提取和运用知识创造条件。
第六、关注影响学生应考备考的非智力因素。
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或自负、或自责、或自卑,学生出现心理异常大多在行动上或学习上会有异常表现,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战高考。注意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高考复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注重对知识体系网络整体掌握。 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复习训练的难度;复习不求面面俱到,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并应侧重于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责任编辑 李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