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策略】相比第一题此题难度又大了一些。命题者已经不满足于只对词与词、句与句等较为微观的比较考查,而是更注重对议论文结构特点的分析,对段内和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的宏观考查。鉴于此,在备考时先要熟悉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如常见类型——立论文、驳论文;常见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等。此外,一定要加强对段落层次的分析概括能力,明了结构,即阅读要有“整体意识”,这对准确把握段意乃至全文观点都至关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参考答案】B
【能力层级】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此题题干要求跟2017年也不同,去年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审题同样要细心。先看A项,“一般而言”“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对应的是“照着讲”,“对经典进行进一步阐发”对应的是“接着讲”,换句话说A项认为它们两者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但从第四段的表述“‘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发现两者不是相互隔膜的。再看C项,压缩后变成“‘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而原文的表述则是“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注意“仅仅”“可能”,表明了“无助于思想的创新”的条件。抛开这点,光从“‘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这一分句来看,已认可了二者相互渗入、相互统一的逻辑关系,也就认可了其促进新思想生成的作用,明显与后一分句观点矛盾,也可判断此选项是错误的。D项,依照其表述“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则认为这两者的关系是先后的,但从文章第三段的“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告诉我们它们的关系是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
【解题策略】备考时要熟悉选项常见设错陷阱,如A项属于混淆是非。它的特点是命题者在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材料中肯定了的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加以肯定。C项则属于混淆条件。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看,常见的有把“必然”说成“或然”和把“或然”说成“必然”两种错误,所以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表示范围的词,如“全”“都”“大都”“仅仅”等,尤其要留意修饰语和限制语,比较时留意有无扩大或缩小范围。还有一些词也要注意的,像代词、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否定的词等,命题者很喜欢在此处设题。还有一些设错陷阱也要留心的,比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误,这些都是平时要多留意多练习多总结的,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说一千道一万,论述类文本的复习方法不管有多少,不可或缺的一定是立足文本,“以本(文本)为本(根本)”,要牢固树立“答案在文中”的意识。加强结构训练,用好“三字方针”,熟悉常见设题陷阱,最终定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责任编辑 廖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