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解析】原文材料一说到了前半句的信息,至于后半句“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前半句是技术与方法,后半句是结果,而且后面还有一句“这是目前唯一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故“绝对安全”的表述正确。
C. 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解析】“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说明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无中生有。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原文材料二有对投资力度的中外比照,材料三有对研究水平的比照,两项比照都可以推出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9.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解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明确任务。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只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就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侧重点。“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追问这样报道的原因是什么?
二、寻找信息,抓关键语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例如材料一:报道的是“墨子号”量子通讯研究情况,其中包括圆满完成及其重大意义,研究过程和科学原理,研究的内容以及给通讯安全带来的巨大作用。材料二:报道了“墨子号”量子通讯的研究者潘建伟及其团队,特别在第二段展现了潘建伟乐观看待中国政府对下一个宏伟计划的投资。材料三:报道了中国还有很多像“墨子号”量子通讯那样的大型实验设施。
三、结合材料,比较分析。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而这则材料的中心就是“量子通讯”,所以回答的中心点就是“量子通讯”,材料一二都容易以“量子通讯”为叙述中心,而材料三相对难些,因为材料三并列列举三个大型试验,然而,列举“量子通讯”实验为详细阐述,故可以这样表述: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
四、提取整合,综合概括。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事实上,这题目只问不同点和不同的原因,因此,回答时候只需概括不同点和原因即可。题目问“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所以回答的句式整理为“×××侧重介绍量子通讯××××××方面。”第二问,可以直接回答为何会不同即可,因为是媒体报道同一件事,媒体都会按自己的受众对象侧重报道,故可以用“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作原因。
【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时间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做题方法总结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 通读材料,
a. 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 读懂图表。
2. 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1. 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 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 归纳整合。
4. 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原创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95后被称为“互联网一代”,他们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交、学习、娱乐、消费等方面,95后的行为方式和观念与其他年龄段人群都表现出很大差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600名95后参与调查的人里,在调查到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时,最常屏蔽与话题无关的人(50.8%),其次是陌生人(49.0%),吊诡的是38.3%的受访95后表示自己经常屏蔽父母。
(摘编《95后的网络生活》,2017年10月18日人民网)
材料二:过度关心让95后直接给父母的朋友圈上“锁”。让95后烦恼连连的是,每当自己或吐槽或消遣地更新状态,其实只是“刷一下存在感”,或者“牺牲自己娱乐大家”。没想到,家长却总会“小题大做”,就像在做“阅读理解”一样,长篇大论地评论完还会立刻电话轰炸。厦门大学本科生程婧记得,她曾在分享链接时用了 “妈呀”之类的感叹,没多久就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批评——语言不文明、不干净!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