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道“锁”,做父母的也有不少委屈。在发现儿子对自己有所保留的那一刻,李梅觉得“挺心酸”。她认为,自己只是想追求一个“正当的身份”,进驻朋友圈的唯一目的就是以“微信好友”的角度实施对儿子的关心。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共同感受:我们只是想更多地了解你的生活,为什么你直接收回了我们靠近你的权利?
材料三:
孩子在网络社交圈屏蔽父母不应该认为这就是一种代沟,科学的来讲这是孩子们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父母干涉的一种方式。这就好比父母的一些隐私不方便被孩子看见一样。不管是处在什么位置,都应该换位来思考一下,这样更容易让父母和孩子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留一些私人空间给彼此才能更好的和谐相处。
父母和孩子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才能有效的沟通破除代沟?是每位为人父母值得考虑的问题。父母要与孩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那么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首先就是要建立一种家庭里的平等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让孩子听你说,要多听听孩子在讲什么。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需要孩子来向你汇报,孩子有孩子的想法,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一些事情。最后,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像朋友一样的陪伴,每个人从婴儿呱呱坠地到认识这样一个世界都是孤独的,我们不断地在寻找心灵上的伙伴,也不断地在受伤在逃避在认识世界,父母要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伙伴就必须陪伴着孩子成长,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一下子强加给孩子。
(摘编《百度派问答》),2017年10月18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95后在网络社交里随性表达自己的心情,结果招致家长的“阅读理解”,这让爱表达的95后心生烦恼。
B. 有些家长缺乏平等交流意识,只一味要自己的“正当身份”,这让很多“95后”不能承受之重,这也是他们给父母朋友圈“上锁”的根本原因。
C. 材料二的图表调查可看出,“ 95后”喜欢在网络社交里刷存在感、搞笑娱乐以及进行一些时兴的消遣活动。
D. 社交网络已经成了“95后”的“第二身份证”,他们喜欢在网络社交中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尤其喜欢网上表达,不吐不快。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材料一提出为什么我们要关注“95后”的原因,是因为“95后”是“互联网一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观念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很大差异。
B.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95后”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给父母的朋友圈“上锁”可能性就越大。
C. 通过材料二的文字与图表调查可推出:“95后”网络社交圈屏蔽父母的主要原因是与父母的网络分享的内容差别较大。
D. 孩子在网络社交圈里屏蔽父母不是代沟的问题,原因在于父母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总喜欢把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E. 父母关心孩子,应该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材料三为解决和谐的亲子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95后”父母不被儿女屏蔽的方法。(4分)
【参考答案】:
7.(3分)B(“这也是“上锁”的根本原因。”错,“95后”网络社交圈给父母上锁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就此判断出此条为根本原因。)
8.(5分)AE(B.材料二无论文字还是图表都不能推出年龄、学历和95后给父母朋友圈上锁的直接关系。C.与父母的网络分享内容差别较大不应该是屏蔽的主要原因。D.文中说“孩子在网络社交圈屏蔽父母不应该认为这就是一种代沟”是不要简单归纳为代沟问题,而且上下句也没有因果关系。)
9.(4分)
①多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在他们喜欢的表达平台里打开交流的窗口。
②了解“95后”的网络社交表达习惯,不必事事过分关注他们。
③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不要轻易地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孩子。
④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有效地破除代沟。
责任编辑 廖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