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分析题目可知,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英美军方,二是沃德,三是战机。站在英美军方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这是一种惯性思维。而人只有针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出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该作文可以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维定势。站在沃德的角度来看,统计学家沃德在对飞机弹痕进行分析后得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并且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坚守自我内心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沃德并没有说只关注“弹痕少的部分”,而是说“更应该注意”,实质上是一种全面思考的过程,只有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才能接近问题真相。站在战机的角度来看,战机仅是我们所面对的生活中的问题的一个,由此展开联想,我们可以把问题扩充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抓住细节部分,考虑忽略内容。现实生活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科学的发现或许只是偶然的瞬间灵感。而作为个体的人,往往都有“从众心理”,那么这个被忽略掉的不起眼的部分,往往会被人们一直忽视,进而和真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总体而言,这道作文题目着重引导考生树立思辨意识,培养考生在非常规思维形态下,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产生自己对问题的独有认识。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思维,提供了相对宽泛的思考空间和思维方式。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拉开写作的层次,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同学能够得到有效区分。
3. 关注时代,容含历史。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着重关注了时代特征,引导考生梳理社会进步的历程,在历史感悟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树立起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如全国Ⅰ卷从2000年“世纪宝宝”的出生入手,指引考生回顾了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直到“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等关键历史事件。让考生在历史事件中真切感悟到祖国发展历程的艰辛,取得成就的伟大。接着将视角指向未来的2020年和2035年,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树立自信,拥有建设伟大祖国的激情。这种融历史、现实以及未来于一起的命题方式,让人拥有了宏大的视觉感受,产生了具有强大力量的思维震撼力。
二、2018年高考作文的深层启示
研究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特征,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更应该深度分析,发现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找寻规律,寻找相应的应对策略。仔细分析2018年的9道作文题目,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分析和思考。
第一,围绕核心素养,命题形式多元。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让考生能够依据自己的擅长进行写作,充分展现考生的写作素养。在该理念的指引下,充分挖掘出考生的写作才华。如2018年的北京卷作文,让考生在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两道作文题目一个为议论文,另一个为记叙文,考生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大,有助于不同潜质的的考生进行正常发挥,充分展示高考试题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从材料构成上来看,全国Ⅰ卷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全国Ⅱ卷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全国Ⅲ卷关注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北京卷关注考生的文学阅读和责任担当;江苏卷则将视角引向了考生的个体成长。命题材料大多呈现出核心素养下的个体养成,可谓百花齐放,内容丰厚。作文形式呈现出微写作、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元形式共同出现的格局,让命题内容更加走向多元。
第二,关注青年成长,重视理想塑造。关注青年成长是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征,目的在于引导考生了解社会发展历程,关注现实生活的发展,从而树立远大目标,承担起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伟大使命。如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视角设置材料,引导考生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全国Ⅲ卷让考生通过不同时期的三个口号,了解不同时间段祖国建设的不同使命;2018年北京卷则引导考生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理念,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发展观;2018年天津卷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国之大器,承担起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浙江卷的命题思维在于让考生了解浙江大地,明确浙江精神,理解地域文明下的文化内涵,进而滋生出建设家乡的美好心愿。在作文命题中关注青年成长,一则展现了国家对青年人的美好期盼,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逐步走向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精神内涵为发展方向的基本理念。
第三,讲述国家故事,激发爱国热情。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重在讲述国家故事,展现国家的发展历程,进而激发考生及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如全国Ⅰ卷以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为起点,通过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事件让考生充分体会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用北京承办奥运会彰显国家的强大以及祖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用“天宫一号”首次在太空授课讲述中国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用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和“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讲述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即共同发展,共同过上富裕、富强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优越性,激发考生的爱国热情;用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考题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展望了未来。通过国家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对考生提出了希望,希望考生热爱祖国,勇于承担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使命。这种命题思想有助于考生充分认识学习的目的,明确作为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第四,承接传统题型,考题走向回归。体现国家精神和民族愿望,关注社会生活的命题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章可循。回顾历史,有许多试题的命题形式和命题理念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