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重视思维能力,容含哲理要素。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树立全面思维,拥有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认识是教育的重要功能。2018年高考作文题充分关注了考生的思维能力,让考生拥有独立的见解,树立全面认识问题的基本核心理念。2018年全国Ⅱ卷通过“战机划痕”引导考生要有全面思维的意识,学会抓住重点,坚守内心,坚持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观点;2018年江苏卷通过花语,鸟语,以及人的语言,让考生明白语言的功能,对语言这一核心概念拥有充分的认识;2018年上海卷通过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这一充满哲理思辨的作文材料,来认识“被需要”这一特别的心态,从而阐释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注考生的想象能力,注重考生关注时代特征,促使考生真情写作也构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如2018年全国Ⅰ卷,将命题视角展现在了2020年和2035年,要求考生站在未来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种考题的命题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拥有想象能力,学会展望未来,树立崇高目标。
三、2019年高考作文的理性思考
通过以上对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剖析,让我们充分把握了命题人的基本理念,有效掌握了命题的基本思考,为2019年以及之后的高考语文作文指明了方向。再次审视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引发我们如下思考。
第一,关注核心素养,形成价值理念。作文试题在命制上充分观照中国发展,将命题视角引向了社会现实,旨在引导考生树立起文化本位思想。写好这类文章,要求考生既要有关注社会发展的眼光,又要有向阅读寻求积淀的学习方式。针对这一变化,作为未来的考生,要有读书读报的习惯,要树立起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的文化自信。全国卷Ⅰ卷、Ⅲ卷,以及北京卷的作文命题均以文化自信或提升思维为命题方向。因此在今后的作文中要拥有文化自信的信念,有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到祖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看待社会变革。因此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会继续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来进行。
第二、关照社会现实,拥有爱国情怀。考生要关照社会现实,思考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诸多变化。以爱国主义情怀来支撑自己的认识。始终站在祖国发展,民族未来,以及个体成长和责任承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始终拥有爱国理念,以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来勇于承担,不断丰富自我,让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青年。以大情怀,大勇气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摒除对域外文化的盲目膜拜,始终构筑起以爱国主义情怀为支撑的民族自信理念。以崇高的人生理念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洪流。
第三、去除形式主义,提升作文素养。面对2018年作文题目的变化,特别是全国Ⅰ、Ⅱ卷作文命题形式的改变,我们要树立去除形式主义的作文备考思维,切忌在“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概念上做文章,而是要树立全面备考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努力实现向思想立意要高分,向写作技巧要高分。作文题目的形式千变万化,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新颖的形式,但写作的素养是不会变化的,因此,2018年的高考命题将会进一步创新作文的命题形式,更加侧重考生写作素养的考查,在形式多元的思维下真正凸显考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现实人生。关照社会人生,思考现实社会是作文的不竭动力。作为高中生而言,已经基本具备了思考现实的能力,要学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来思考社会,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来评判社会。要学会在史学层面上认识人生,看待社会,要用“核心价值观”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让自己不成为只会造文章,耍技巧的考生,而要成为用思想征服人,写内涵厚重文的有真实内蕴的考生。因此,作为2019年的考生,要充分关注新闻报道,关注报刊读物,特别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反映时代心声的报刊,学会用时代声音塑造自我灵魂,用时代的风尚内化自己的写作思维。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以为,随着作文命题思想内涵的加深,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激荡,考生在作文备考中只有树立阅读意识,积累意识,坚持写作训练,才能用高深的思想内涵去搏击高考作文,创造佳绩。
责任编辑 廖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