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音乐创造领域的融合
在音乐创造领域,新课标着力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新体系则突出于即兴表达(即兴律动、即兴歌唱、即兴演奏、即兴创作、创编音乐)。二者在表述上区别较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音乐活动开展“编”与“创”,因此,在活动中进行音乐创造的基本方法仍是融合的。音乐“创造”的空间广阔而灵活,最能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无论是采用音乐材料“玩中创”如集体“揉纸”表现某种情境,还是即兴式的“灵活创”如编创节奏或旋律、改变音乐的速度或力度等,都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择取得当的方法,能够适时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音乐创作,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养成在创作中实现飞跃,这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音乐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歌唱教学只求把歌唱会,不求熟唱,不求情感体验;体验情感靠解释词意,而没能用音乐来实现;理解音乐作品是靠讲“故事”;器乐教学过于强调技巧学习,忽视情感体验等,偏离了音乐本质。音乐感觉不是靠说教能够获得的,而是通过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去丰富、去养成。因此,教师教学中在努力贯彻《课标》同时,应灵活运用新体系的情感论、体验论、经验论,把每个知识点组成感性的艺术活动,使每个知识点前后有机相连,形成一个科学完整、多元互补、教之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责任编辑魏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