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知也无涯,其生也有涯。”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里,只能掌握有限而必要的知识,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除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外,便是引领学生掌握方法习得能力,从而真正为学生走上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009年,我校提出“六个一”工程———人人都有一颗仁孝之心,人人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人人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人人参与一项科学探究活动,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人人都会一门乐器。
“六个一”的内涵解读
德、智、体、美并重,传统与现代相生。现阶段我国教育提倡学生在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六个一”工程首先重视学生的道德熏陶,汲取传统仁孝价值体系中的优良传统,建构南海实验中学学生的当代“仁孝观念”。同时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全方位的开发潜能,把学生打造成能够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的新型人才。“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则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因此,“六个一”工程兼顾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人文与科学共举,共性与个性并存。“六个一”工程强调“人人”,把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追求的核心价值,重视把每项技能普及到每位学生。“六个一”工程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既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坚持人文的观照与感染,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科学方法。
目标与过程兼顾,普及与提高结合。“六一个”工程注重从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教育本身更具针对性;同时把教育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
“六个一”的实施路径
1.整合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学校对原来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开设了舞蹈、合唱、钢琴、古筝、击剑、书法、信息学等20余项校本课程。为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英语的要求,与国际教育接轨,学校开设国际课程实验班。
课程时间保证。每周二下午为全校走班制选修课,所有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每学年有两次选择机会。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周三节器乐课。
自主开发校本教材。主要有《南海实验中学快乐双语》《百花园》《合唱训练》等27种。
2.形成六大节日。体艺节、科技节、读书节、仁孝节、英语节、器乐节六大节日在南海实验中学已经形成传统、深入人心,分布在一个学年的不同阶段进行,贯穿整个学年,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人人自主参与。节日期间,师生参与,家校一体,校园洋溢着幸福与喜悦。
六大节日参与面广,保证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一个以上的项目,动手动脑,参加节目,上交作品。同时,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开展家庭运动会、家庭手工作品比赛、同读一本书等家庭参与面广的活动。学校、家庭时空一体,教师、学生、家长都是活动的主体,共同享受活动过程,体验成功喜悦。
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在“六个一”工程中对学生德育的要求:“人人都有一颗仁孝之心”。从“我打工的一天”到“我的义工生活”,学生社会实践课的内涵不断发展丰富,学生深入社区、工厂、街头,活动有文字、图片记录,学校开展交流分享总结活动。定期到福利院慰问演出、班级资助贫困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认识社会,感知孝德。
“六个一”的模式创新
我校“六个一”工程的提出及实践,既是个性化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进一步创新与超越,在制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效果的体现等方面均提出了个性化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尤其在器乐教育的个体差异研究、器乐校本课程开发、器乐教育评价体系、大型器乐实地演奏方面都有所创新与突破。
途径创新。适应个性化教育的需要,以“六个一”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探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个性化教育的主要因素、途径和规律,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评价创新。通过探讨“六个一”工程在制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针对性、适应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六个一”工程相关评价体系。
机制创新。通过探讨最适合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了师生健康、有个性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