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组———对校园墙面文章进行语言方面的精简、美化,这样更利于学生的阅读和观看;
摄影和图片编辑组———通过拍摄学校的活动场景和学生的趣事,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校园信息照片;
电脑设计组———在接收到图片文字信息后,就可以组合设计出美观又具有实效的墙报稿了;
绘画组———根据图稿,利用多种美术技巧,制作成简洁而又有美感的校园墙面。
文字组和图片编辑组还可以合作绘制不同造型的校园标志和班级标签。电脑绘图编辑可以使墙面文化建设小组制作的图案丰富生动,种类多样。这些产品可以随时变为教室的悬挂、摆放与陈设品。宣传小组的活动是学生美术实践的过程体验,使学生从中得到身心、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并且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小组分工,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加强学生之间的协调性,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选择工具、使用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色彩、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小组成员从制作校园墙报中,不但对墙报的形式、设计有了认识,也使墙面的文化性得到了很好的普及。
4.墙面制作要结合当地资源选择简单易用的材料
学校的墙面文化建设不仅是指学校内的施教活动,更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自我认识、体验、感悟、活动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墙面艺术的制作应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当地资源,选择简单易
用的材料。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学习了解材料运用的一般规律,对当地常见的材料作调查和研究,认识不同材料的功能性,然后选取感兴趣的原材料,自己动手尝试制造墙面的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的多样性探索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具有独立意识的设计观念。这些活动还让学生体验了把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在活动中他们能逐步发现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废旧物品,但经过自己的整理、加工后可以循环再用。这些融合了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的材质制作出来的校园墙面看起来既有层次感,又能形成独特的视觉感受。如把落叶粘贴在彩色卡纸做成书签;贺卡和挂历纸制作成灯笼;把乳胶涂抹在揉皱的报纸上,干后涂上颜色拼贴成别致的文字;把贝壳进行纹理排列,做成富有秩序美的装饰画,等等。这些学生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装饰课室、寝室和校园的外墙会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滕守尧先生认为:“通过创造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和艺术品,人的情感就会结晶成美好的形式,这一美好的形式进一步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使之成为有道德的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意识最不稳定、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冲动、模仿,在构建动感、和谐的校园文化墙面中,学生从工艺设计中领略材质的美感,从美术创作的细节中关注了材料资源的互补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认为:学生在学校走廊、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校园墙面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以学生为本的校园墙面文化,能够很好地凸显出学校的文化底蕴。中学师生对校园建筑墙面的自主建设,使墙面文化形成了学校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样的校园文化,把美的思想和情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每
一位学生,激发起学生热爱美好事物,树立美好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气质,从而与学校的整体意识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