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3年,珠海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为18.8?%,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14%的增幅,确保教育经费依法每年实现“三个增长”(见表格)。
对于校园基本建设的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近12亿元,新(改、扩)建各类学校(幼儿园)176所,加固校舍184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加强经费保障,着力促进城乡、区域之间教师队伍协调发展,2011年至2013年,全市教师教育培训支出达6126万元;斗门区2013年教师工资支出增加到5.21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2%,基本实现全市城乡教师待遇同等。建立健全困难学生保障机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2011年至2013年,全市财政支付12年免费教育补助资金及各类困难学生资助资金超5亿元。
建标准化学校,实现高位均衡
珠海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起步早、投入大,在金湾、斗门区投入2亿多元新建7所规范化中心学校。近年来,各区累计投入7.8亿多元,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50余所,全面完成了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合理、均衡配置了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区镇、学校之间在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上的差距,为学生提供公平、均等接受教育的条件。
金湾区、斗门区建区以前,坚持“村村办学校”原则,造成学校布局散、数量多、规模小、校舍差、设备缺、质量差、效益低。从2002年开始,两区按“就近入学、规模适度、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至2011年,撤并了农村薄弱中小学,按省一级标准新建规范化学校,完成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到目前为止全市建成规范化学校165所,其中公办学校142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规范化率达100%,民办学校近80%,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珠海市加大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方式,积极扩大公办属性幼儿园规模。去年,由市、区财政按照6:4的比例,累计投入近1.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