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材施教,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教材。花样跳绳花式繁多,变化万千,难易不一。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身体跨度较大,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也相差甚远。宏育小学意识到,如何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适合各年级学生的跳绳花式,是推动学校花校跳绳项目前行的关键点。于是,他们认真研读《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了解国家体委对小学各年级学生关于跳绳的要求。搜集和创编一系列的跳绳花式,在各年级挑选一批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试跳,及时做好记录、分析,逐渐确定每年级的跳绳花式,接着在常规花样跳绳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师生合作创编更多的跳绳花样,不断丰富校本教材内容。
编排绳舞。宏育小学是开展经典诵读的特色学校,跳绳是我国传统体育运动之一,如何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打造办学特色?在实践中,宏育小学最终摸索到了整合的途径———把经典诵读配上明快的音乐作为花样跳绳的节拍,师生随着节拍跳出各种动作的“绳操”和“绳舞”,并以此为主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每天大课间40分钟,全校师生随着欢快的音乐和朗读“翩翩起舞”。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状态进行健身锻炼。
2.以点带面,构建花样跳绳活动模式。
模式是经验的集成,是效率的保证。宏育小学在推进花校跳绳特色化发展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从自身的师资、场地、学生素质等实际出发,总结出了具有浓郁“宏育”特色的活动模式。
“一学”。宏育小学的花样跳绳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遵循“以点带面”的教学原则,科学运作,形成了“点面结合”训练模式。研究之初确定实验班,搜集花样跳绳视频,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教师现场展示,大大激发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兴趣。
在实验班中吸收一批对花样跳绳悟性较高的学生,成立“宏育小学花样跳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