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潮阳区,有这样一所民办学校:办学15年,7届学生参加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有67人。近年高考,100%考生考上本科,70%以上考生考上一本。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学校还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和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这所学校就是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00年,由民营企业家郑立平先生投资5亿多元创立。
一所民办学校在短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突出的办学成绩,形成耀眼的光环,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作为完全独资的民办学校,它是如何化解一般民校所遇到的发展难题的?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对该校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
1
创校伊始,尽管在硬件上进行了大手笔投入,但潮阳实验学校依然遇到了生源质量低的现实问题。像2000年,学校刚创办,尚未获得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的信赖和认可,生源缺乏,招收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对于一所新生的民办学校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渡过这一难关,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郑立平董事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确立以“德育为首”的理念,才能正常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以德立校,狠抓德育,才能生存和发展。
为此,学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德育领导组、政教处、德育检查组、级长、班主任、科任老师、生活指导老师”七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德育管理的“六育模式”,包括养成教育、立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赏识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等。
比如,学校把育人的触角延伸到学生宿舍,开展“师生共建文明寝室”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下到学生宿舍蹲点,负责一至两个寝室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家长。政教处给每位老师发一本《师生共建文明宿舍联系本》,供老师工作记录之用,也是评比教师的重要依据。该活动启动后,教师们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