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实验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到2014年,在校学生数已达13200人(含幼儿园)。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就成为一个难题。学校如何实施有效管理?
该校的做法是实行管理中心下移,强化年级组管理。学校成立了最高决策机构———校务委员会,对全校的教育教学、行政工作、后勤服务等实施一体化领导与管理。推行层级管理制,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学校管理工作上下畅通,落到实处。学校分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后勤部、校务办公室五个部级管理单位,各部都设立行政领导班子。建立了“以校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为核心,以学部行政班子管理为主体,以年级组管理为基础”的三级管理体制。在强化学部领导管理效能的同时,实行“年级组常规管理责任制”,强化年级组的组织管理功能,调动年级组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狠抓班级对管理要求的具体落实,使管理重心下移,管理责任到位。
归纳起来,潮阳实验学校的科学管理,一是顶层设计管理,二是部级执行管理,三是基层实施管理,促使管理中心下移,提高了管理效益。这一管理模式,针对民办学校的特点,充分发挥了体制优势,切合了学校实际,管理渠道畅通,运作机制灵活。
4
潮阳实验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系列方法与途径解决了学生素养问题、学校品牌打造问题、管理问题等,化解了民办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一个关键人物息息相关,那就是学校投资者。民办学校的办学格局、发展速度以及前途,尽管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最大的影响者、决定者还是投资人。投资人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资金实力左右着学校的发展。那么,潮阳实验学校的投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郑立平,汕头潮阳人,现任潮阳实验学校董事长、潮阳实验幼儿园董事长、汕头市建平房地产有限公司经理。郑立平出身贫寒,未读过书,从建筑工人做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代的改革大潮中,努力打拼,成为“先富起来的人”、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郑立平在创业过程中深知无文化之苦,在事业取得成功后,决定“兴学育才,回报社会”。
1998年,郑立平投资1600多万元,创办潮阳实验幼儿园;2010年,投资2539万元创办潮阳实验幼儿园东山分园;2012年,再投资6000万元创建潮阳实验棉北中心幼儿园。三所幼儿园收托幼儿近2400名。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幼儿园、全国先进民办幼儿园。
2000年,郑立平投资5亿多元高标准、高起点创办潮阳实验学校,包括小学部、初中部,2004年创办高中部。
到目前为止,郑立平投资办学已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办学体系,每年为社会提供包括幼儿园到高中13000多个学位。
潮阳实验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难以顺利完成学业。郑立平秉持“兴学育才,回报社会”的宗旨,对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实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制定奖教制度,奖励优秀教师。仅高中部创办10年来,郑立平共资助学生4300多人次,包括资助、减免优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奖励资助金额达1.59亿元。2008年,郑立平还发起成立了学校教育慈善基金会,资助本校考取大学而家境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至今,已资助在读大学生共1519人次,资助资金达749.9万元。
除此之外,2009年,郑立平还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潮阳孔庙,为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创建教育基地。这座孔庙占地12亩,里面陈列了孔子、孟子、庄子等历代先贤的雕像。还在杏坛两侧,设立有各个朝代皇帝祭孔的碑文。这也是中国民间私人兴建的最大的一座孔庙。每年9月28日,也就是孔子诞辰纪念日,潮阳实验学校都要组织1000多名学生来此举行祭孔仪式。
郑立平还投资兴办了一个占地300亩的农场。农场包括80亩鱼塘和200亩菜地,还有一个养猪场。年产200多万斤绿色环保、无公害的蔬菜和3000多头肥猪的农场,不仅解决了全校(包括幼儿园)师生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成了学生们进行课外劳动实践的综合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稳定师资队伍,避免出现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师流动性大的通病,郑立平重视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他投资开发高档花园小区,留一部分房子给教师,让教师享受福利分房和福利购房。比如给教师免费30平方、40平方、60平方甚至全部免费,其余部分也根据销售价格给予最大优惠,一般要比市场价格每平方便宜1000多元。而且,所有福利房,教师都拥有房产证。在此举措下,潮阳实验学校500多位专任教师,没有出现无故外流情况。
2014年3月13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流行无限》栏目,以“郑立平:让孩子们都能念好书”为题,介绍了潮阳实验学校董事长郑立平先生“兴学育才,回报社会”的事迹。他耗费15年心血筑造一座金牌民校,让无数潮汕学子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攀上成才的阶梯,而他也为自己的人生圆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顾潮阳实验学校的成长之路,董事长、省市区人大代表郑立平先生“兴学育才,回报社会”的理想赋予了学校一种纯朴而持久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学校避开了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的泥潭,走上持续、规范而快速发展的道路,最终成为粤东乃至全省赫赫有名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