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亦然,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体现为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有赖于一种良性的阅读生态。思路决定出路,制度决定实效,环境决定基础,狮山中心小学在确定将书香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愿景之后,在理念思路上进一步清晰,确立书香教育的相关内涵和维度;在制度建设上逐步完善,通过校内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来确保工作的实效;在环境和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为书香教育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氛围。三维立体的工作思路和推进模式,令到狮山中心小学的书香教育如虎添翼。
1.理念先行,确立书香教育维度。狮山中心小学校长徐润基在接受采访时,对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的思考侃侃而谈,他阐释,狮山中心小学将办学特色定位为“书香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百川归海,炎黄子孙应以发扬文化传统为己任,在读书中做一个有根的现代中国人。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办学历史不长的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赢得发展空间,而我们身居岭南文化之乡,拥有重读尚文的社会基础,丰厚的人文底蕴根植于新的土地,注定能根深叶茂。三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发展改革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当读书成为一种文化的力量,无论是个体发展还是群体发展都具有不竭的动力。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浓郁的读书文化,利于教师敬其乐,增其能,厚其德,‘在读书中教书,在教书中育人’,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五是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广大师生携手知识道德的殿堂,家长也置身其中,以书香家庭促进书香社区建设,崇尚知书达礼,共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成长于学习社会的未来公民,在幼小的心田上播种了书香的种粒,也就奠定了素质的基石,书香涵养中国的理想也一定成为现实。”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狮山中心小学将书香教育从三个维度予以定位。第一,以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传统为使命。发挥教育传递文明的功能,在继承文化中发展文化,在深谙民族精神中光大民族精神。第二,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将书香融汇于文化,以文化来孕育书香,实现文化立校与特色兴校的高度统一。第三,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旨归。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给教师注入持续发展的活力,树立理想,丰盈情怀,提升生命。
2.制度同步,确保书香建设高效。为了切实把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落到实处,从内涵上打造文化特色和办学品牌,狮山中心小学在确立了清晰的建设理念之后,通过机制引领、体制保障,深入推进相关工作。
认真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研发机制,全面研究、剖析学校的办学历程,挖掘学校的办学资源,准确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全力打造文化品牌。
建立书香校园文化创建执行小组,校本书香课程创建执行小组,书香特色课题研究创建执行小组,书香教师队伍创建执行小组,书香家庭创建执行小组,从而令到书香教育的相关工作在人员、制度、规划、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保障。
3.优化环境,确实提升书香教育氛围。
为优化书香教育的建设氛围,狮山中心小学通过改革校园读书生态环境,做到“主题统揽,分层呈现”,在书香教育这一总主题的统领下,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因素都含有文化色彩,同时各有侧重地分层呈现。营建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让楼道有声、让校园有果,校园环境尽显书香之韵。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读书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读书成为校园的一张亮丽“名片”,让校园充满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