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同志撰写的《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于2013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视角新颖,观点独到。此书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教育学、人力资源等相关理论,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对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刻剖析。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经验模式进行比较梳理,使人清晰地看到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向。令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模式选择有更为广阔的全球参照坐标系。作为专著,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理论创新。以往学者大多将全球化视为一种过程、一种经济社会现象,而本书则将全球化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预设因素,从全球化影响教育理念及实践方式入手,追踪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着眼于全球相互依赖的视角去研究教育发展问题。力求从理论、方法上摆脱既定封闭的国家或民族主义思维定势,树立世界眼光与全球视野,展示学术研究的新范式。当全球化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影响因素时,全球化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认识理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框架。本书较可贵的视角创新价值在于:将全球化理论作为一种话语体系和知识谱系,提供了认识教育现代化的思维分析工具。在全球化理论指引下,产生了一系列教育全球化思想。作者按照全球化时空观重点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教育全球化思想、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思想、全球教育思想等四种全球化教育思想的特点分别进行阐释,并将这四种不同的全球化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实践的影响作了比较,从中我们不难找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作了准确界定。鉴于现代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开放性及动态性特质,学术界对教育现代化的概念界定一直争论不休。作者从教育的内容功能及形态变迁角度,定义教育现代化是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结构功能合理、门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推动着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过程。《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对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及文化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寻,其中关于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征的阐释,所呈现出的完整而连续的历史脉络,不仅给予了区域性案例研究在脱离整体研究情况下难以表达出来的全球化涵义,也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此书还梳理了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球化加速了各国间的联系与竞争,对现代教育模式与教育现代化影响巨大,直接导致教育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教育全球化正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全球教育联系日趋增强、全球教育服务贸易蓬勃发展、教育资源在全球流动和竞争、国际性地区性教育组织日益增多、具有趋同性的全球性教育现象越来越多。教育全球化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全球地方性、霸权性和不平等性等基本特点(江海燕.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以广东教育现代化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80—90页)。其中教育无国界的特征日益明显,全球化使得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家教育体系面临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系到取得教育机会、公平均衡、资金筹措与教育质量问题,还涉及国家主权、文化冲突、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全球化还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令现代教育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本身既是全球化的重要性内容,也日益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其中包括教育在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生产效能以及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经济贡献。更重要的是作者看到了人力资本理论为当代教育现代化运动提示了崭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充分显示出教育在引导现代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广东教育优质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东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对广东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凭借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积累及学术探求精神,以全球视野对广东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内容任务及路径选择进行探索。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广东区域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增长现象,而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的过程。需要特别重视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对教育做出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作者认为广东教育现代化应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