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仿句式,悟表达真情。在引导学生阅读《我妈妈》这一绘本时,笔者抓住文中“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这一富有儿童情趣的规范语言,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读完绘本,再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创作描写自己眼中的妈妈。孩子们把自己的妈妈和文中的妈妈融合起来,把自己的妈妈比作猫咪、懒猪、蚂蚁和蜜蜂,妈妈在他们心中逐渐变得可爱起来。这样去感受妈妈的时候,才能真正唤醒孩子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用语文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再比如阅读绘本《逃家小兔》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仿写训练:“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出示一组与原文风格相近的文字:“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如果你变成 ,兔妈妈说:我就变成 。”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儿童的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三、尝试多样练笔,享创作之乐
训练角度1:在图画补白处写话。与文学文本一样,绘本中无论是文字还是画面都有留白之处。这些留白就为学生的读写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莫里斯·桑达克的绘本《我最讨厌你了》中,詹姆士和约翰本是如胶似漆的好朋友,可是一天,两人闹别扭了。第6-7页图上,画家巧妙地利用留白———两个背对背互不理睬的男孩被一大片留白隔开了,分别站在画面的一边。你能说这是空间上的距离吗?这是心理上的距离。两个男孩子心中的怒火有多大,距离就有多远。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留白,引导孩子细看,然后进行写话:“此时,两个小朋友心里在想些什么?”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了两个孩子闹别扭的情形,可谓栩栩如生。这种“空白”给孩子们预留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在文本表达的空白之处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给这些“言简意浓”处进行扩充和丰富,就能收获别样的精彩。
训练角度2:在猜测情节处写话。绘本的图画夸张、可爱、充满童趣;绘本的文字简洁、幽默;绘本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被绘本奇思妙想的情节和夸张、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融入绘本故事情节之中,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图画,一起猜测情节的发展,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充分调用各种感官丰富故事的内涵,点燃孩子们强烈的表达冲动。如笔者在教学米切尔·恩德绘本《光屁股的大犀牛》时,这个绘本故事中犀牛鸟是怎样智斗犀牛的环节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一只那么弱小的犀牛鸟怎能打败犀牛呢?如果你是犀牛鸟,你会有什么办法呢?”在阅读故事时,抛出这些问题,让孩子进入情境,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去猜测演绎全新的故事。孩子们思路被打开,在写话中尽情绽放他们的想象,让经典绘本有了更多属于儿童自己色彩的延伸,写话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丰富多彩。
训练角度3:在结局延伸处写话。许多绘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故事的结尾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逃哇,去火星》讲述了熊多多、猪皮皮和羊咩咩的故事,飓风吓得他们逃到了火星上。逃到火星后,会怎样呢?绘本给了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学生根据平时对火星的了解,加上合理想象写道:一打开舱门,他们一看火星荒无人烟,羊咩咩开始后悔了,到了夜晚羊咩咩睡不着,她碰了一下猪皮皮,说:“猪皮皮,这里好阴森呀!”羊咩咩数着天上的星星这才睡着,模糊中觉得自己在和一个火星人谈话。利用绘本阅读,启发学生模仿故事,对故事进行续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更是进行语言运用实践、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有效契机。
绘本是多元的、无限的。利用绘本,将绘本阅读与写话训练两者相互渗透、协调融合。让学生通过参与绘本阅读活动,并借助绘本的文本图画资源和阅读活动中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整合,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和写话的兴趣。使习作教学从教材的局限中走出来,一次次发现儿童写作的另一面——兴趣与心灵。以绘本为平台,让孩子的写话兴趣渐趋浓厚,孩子的心性在写话中流淌,个性在写话中飞扬,思维在写话中深刻,情感在写话中细腻。绘本阅读与写话训练的美丽邂逅和有效整合,为孩子唱响了童年的歌。
注:本文为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绘本阅读与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的有效整合实践与研究”课题实践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