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谢柳林老师主动请缨接这个“烫手山芋”。而谢柳林已经是初一(1)班的班主任了,按规定,一位老师不能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而且,谢柳林还是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教学教研任务繁多。学校没有同意谢老师的请求。谢柳林见不得学生这般“自甘堕落”,她再三恳求,跟领导说,班主任补贴之类的统统可以不要,只想做初一(16)班的班主任工作。最后谢柳林如愿以偿,一肩挑起两个班的工作重任。
初次走进初一(16)班的教室,谢柳林说:“你们的班主任辞职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喜欢做班主任,所以我来了。我希望很快成为你们的朋友。”台下的学生虽然知道这位老师是最好的那个班的班主任,但仍然各怀心思,有的欣喜,有的期待,有的则密谋“二次革命”,企图再次赶走班主任。
一个星期后,音乐老师兴高采烈地跟谢柳林说:“你去了初一(16)班一个星期,我现在竟然可以上课了。”一个学期后,初一(16)班各科成绩赶超了年级平均水平,班风班貌大为改善。
谈及这个转变,谢柳林说,其实并不是我的能力有多强,而是这个班本来就不差。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尊心初步养成,又敏感,又容易叛逆。之前的班主任,大概是经验不足,批评学生时,松紧度把握得不准,把学生的叛逆心全都激发出来了。
接手后,谢柳林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然后开始在班上推行源于积极心理学原理的艾米丽公式:每一天,不管用什么方式,我都会变得越来越好。每天晨读,安排班长带头大声朗读这个艾米丽公式,坚持一个月。
这条艾米丽公式是谢柳林多年来一直使用的神奇法宝。这条公式确实神奇,一个月不到,初一(16)班的学生就走上了正轨。
一个学期后,学校给初一(16)班安排了新的班主任,但谢柳林还是不时会到班上走一走。用行动告诉学生,她不会忘记他们,她一直都在。
谢柳林从教22年,做班主任22年,荣誉满载,桃李满天下。在连南,她还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别号——谢美丽,因为她是学生心中的“女神”。美丽的背后,谢柳林的本色却是纯粹的、朴素的——一个喜欢做班主任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