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近几年,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推进学校教学、实习领域的校企合作深度。从以往单一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合作模式转变为现今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建、教学教育等方面全面合作模式。
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学校先后与奔达纺织集团公司、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海信(容声)冰箱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现在学校是“海信科龙2010年校企合作核心院校”、“第五届雅图仕校企合作联盟学校”,并制定相关的顶岗实习制度、校外实习基地共建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配备实习带队教师,确保学生校外实习顺利开展。近三年来先后选派5000多名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70%以上。
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为了进一步夯实校内实训基地,提升校企合作高度,为本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用人才,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学校全面实施“企业进校园”校企合作计划,进一步实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携手育人、促进就业、共谋发展。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挑选优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如学校与开平嘉达摩托车配件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学校教学实习基地项目校企合作协议》。将优秀企业引进校园,让企业在校园建设标准的厂房,通过有偿生产性实习,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有利于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近年来不断从企业行业引进优秀人才。学校近三年来先后聘请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35人来学校任教,增强理论、实践教学能力。
在教学实训方面,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聘请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徐荣惠为学生作CNC操作员培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聘请达维集团的高级技师黄永忠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开平市奔顺汽车维修厂高级技师司徒艺成还直接参与了对2011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汽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竞赛项目参赛学生的培训工作。在职业道德方面,定期邀请企业杰出人才到校为学生举行职业素质与道德等相关讲座,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觉悟,了解当今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教材共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成立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专业组成的课改小组。邀请校外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校本教材开发。近年来,由学校骨干教师主编,校外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先后开发了《数控加工实训指导书》、《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实训指导书》、《钳工工艺》等15本校本教材。
改革创新,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及要求,大力推行“2+1”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由企业优先录用。近三年来先后选派5000多名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70%以上。
“订单式”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学校与达维集团、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确定了“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途径。开办企业冠名的如“达维班”等。近年来,与落户开平市的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翠山湖工业园的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定向培养的人才更好地符合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近三年学校订单培养人数近500人,订单培养率为10.1%,订单企业录用“订单培养”毕业生比例为82%。
联合办学培养模式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校与阳春市普利时职业技
术学校、阳西县儒垌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五大骨干专业开展合作,招收了大量的农村、山区生源,采用“1+1+1”的办学模式,即由联办学校教学点开展第一学年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第二学年在学校开展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第三学年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及毕业后推荐就业。校际交流也不断深化,学校也通过联合办学扩大了办学规模,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局面。
职教集团办学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与开平市潭江成人科技学校、阳春普利时职业技术学校、阳西县儒垌职业技术学校、雅琪集团、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开平市百事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开平市瑞信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牵头,组建了开平机电学校职教集团。实现了资源共享,品牌扩张。学校在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教研、实训实习、就业安置等方面给予学校成员全方位的扶持,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