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高校网络党建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深化网络党建,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网络;党建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快、互动性强、跨地域等特性,已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深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给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全面认识网络对高校党建的深刻影响,充分运用网络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是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党建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分析(一)网络党建的基本内涵。
所谓“网络党建”是指新时期党建实践领域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将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引入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网络党建问题,正确认识网络党建的内涵和功能,占领网络党建的制高点和主控权。
(二)目前高校党建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以校园网站为平台,以党建教育网、主题网站为依托,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认真分析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党建网站良莠不齐,很多网站前期规划设计不理想,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党建信息不够系统和全面,更新不及时;重要信息堆积,轻参与和互动,仅停留在“网络资料室”“电子公告栏”的层面,访问量较低,效能发挥不充分。这些问题急待高校领导、党务工作者引起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主动适应新兴媒体的发展,掌握网络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让高校党建插上科技“翅膀”。
二、加强高校网络党建的必要性探究(一)加强高校网络党建是树立执政党形象的需要。
信息时代的网络舆论是党的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2008年6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与在线网民交流时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宣部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明确要求,深刻领会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二)加强高校网络党建是教育引导青年党员的需要。
当前,90后是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追求时尚,并且具有接受新事物能力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性深受90后的偏爱,以致青年学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花费在“触网”上。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重视网络党建,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发挥党建工作全面覆盖、分类引导广大青年党员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网络党建是占领党建网络制高点的需要。
网络党建具有信息丰富、双向互动、方便快捷、时效性高、覆盖面广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党建的积极作用,将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建育人成效,形成高校网络党建育人新格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整个网络,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辨别真伪能力弱,这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已是世界文化和意识形态竞争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加强高校党建网络建设,营造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三、创新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的探索
(一)深化高校网络党建的思想认识,奠定网络党建的思想基础。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党建的重要性,从思想认识层面上解决认知问题,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具备“触网”“织网”“撒网”精神,深入学习网络知识,化被动局面为主动攻势。同时,高校要加大网络党建的经费投入、人力支持,集中力量解决网络党建实际困难,从而全面推动高校网络党建工作。
(二)强化高校网络党建的领导和指导,保证网络党建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