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进一步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是贯彻“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的需要,更能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依法治国
《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强调指出:“青少年是法制宣传教育对象中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对新形势下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大中小学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198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法教育以来,青少年一直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二十多年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客观上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法制教育方面,作为国家普法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目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布局还不尽合理,存在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功利性强、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教育形式和手段呆板等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重视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己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加强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体现
1999年3月,“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进了现行宪法,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纵观80年代中期以来历年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文件,都把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进行“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普法的决定。可见,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法制宣传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普法工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举措。
二、加强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许多著名法学家都认为,人对社会道德理想的追求是通过法治体现出来的。法律与道德虽属于不同的领域,但两者的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然是道德所不容许的,法律所提倡的行为必然是道德所赞许的。当道德无法发挥其功能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求助于法律。由此可见,法律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起着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身心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道德极易出现偏差,此时,加强法律教育,比单纯提倡个人道德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换而言之,并非学校德育工作不重要,而是法制教育更能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所以说,加强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加强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性,他们互相交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一些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感逐渐模糊甚至荡然无存了。对青少年而言,这种负面现象的存在不仅可能会使他们效仿这些不良行为,更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