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中职生就业信息的内容和信息资源库的建立、管理、运作等方面展开分析,对学生就业信息的优化管理及实施进行了论述,以帮助中职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中职;信息资源库;优化管理
一、中职生就业状况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革,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用工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59.0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36.4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56%。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37.72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19.7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65%;虽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但就业稳定率非常低,这加剧了企业的用工荒和岗位空缺。
笔者以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就业的702名2008-2010级毕业生和78家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从毕业生方面来看,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追求高薪、轻视后续发展;不能吃苦耐劳,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工作中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畏惧心理等问题。因此,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试图通过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改革尝试,来阐述它对中职生就业的作用,尤其是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内容
就业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信息,二是学校和学生信息。
企业信息是指用人信息,是推荐就业的前提。它包括企业用人数量、工作岗位、工资薪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教育培训、企业背景、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信息。
学校和学生信息是企业选择用人的依据。它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专业特点、学生整体素质等;学生信息,如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等。
目前中职学校常规的就业信息管理,大都是将学校搜集到的企业用工信息直接张贴或是发布给学生即算完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就业率高,但稳定性低。
三、优化就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1.广泛收集企业信息
一是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去采集信息,与各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从各地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中获取信息;三是学校全员行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四是通过新闻媒体以及信函、网络等方式获得就业信息。就业指导部门要将获取的就业信息即时进行发布,发布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情况介绍、用人条件、工资待遇等,让毕业生自主选择。
学校成立相关机构:①组成信息小组,收集、甄选就业信息,提高毕业生查找相关信息的效率;②成立就业信息分析、统计小组,成员由相关教师担任,负责对信息收集小组的就业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和甄别,然后有针对性地发布就业信息;⑧就业信息的跟踪小组,负责对本校、本班学生投递简历的情况做好登记,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④就业网站,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网上进行快速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2.分类整理信息
在前述广泛搜集企业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这些信息,剔除对学生无用的信息,再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如表1所示,可按招生企业的地域、性质类别、行业类别、所需的专业和岗位类别、工资薪酬情况进行分类,也可按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或特殊需求进行分类,以满足学生对地域、企业性质、行业、岗位和工资薪酬等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