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只有理解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才能全面分析其应用条件,以下将主要从产生环境、核心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五个方面认识行动导向教学法。
产生环境:行动导向教学法产生于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所谓“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一方面要在职业教育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和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职业院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从而既保证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使学生获得了实践操作能力,真正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向企业。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既包括职业院校里传授职业知识的理论趋向的教学,也包括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中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实践性活动。
核心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要求各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即课程设置应体现与该专业相关职业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而,其教学过程划分为“确定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及“检查与评价”,在课程设计上,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整、综合性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目的,其中资讯阶段培养学生信息查询的能力,计划阶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制定科学、周密可行计划的能力,决策阶段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实施阶段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检查和评价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检测、演示汇报和评估能力。
教学思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增强自信、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全面提升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
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下主要有六种教学手段,分别是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角色扮演、探索式教学、分组教学,其中分组教学是组织形式的切入点,包括分组、卡片记录、头脑风暴、演示汇报、海报制作等技巧。而其它五种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切入点,都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为导向,只是学习情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即教学媒介有所不同,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媒介,案例教学以源于实践的案例为媒介、角色扮演以场景为剧本进行表演,引导文教学以引导性问题为媒介,探索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后获得认知。
教学形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学;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责任;其授课形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做练习深化、课后作业巩固的三阶段,而是创新的五阶段:教师给出“工作任务”、学生分析其中问题、寻找理论依据、设计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是经验的运用,该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组织形式不再是学生整齐划一坐在座位、老师站在讲台扮演控制者的角色,而是学生以圆桌方式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在小组间活动变成主持人、协调者、引导者。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条件分析
为能成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明确应用该教学方法应具备的条件。行动导向教学法要得以顺利推行,须具备以下条件:在各方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政府明确自身的职责,促成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管理。
(—)各方观念的转变。
各方观念的转变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新教学方法的推行需要相关人员去推动,而人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推行的力度和效果,因此,政府、企业、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各方需转变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第一是政府观念的转变,只有政府相关人员的观念转变后才能明确其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应承担的责任,才能从政策层面去支持新教学方法的推行;第二是企业观念的转变,只有企业转变观念认识到自身在职业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才能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第三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只有学校领导转变观念才能从战略层面去重视新教学方法、学校相关部门才能为新教学方法的推行开绿灯;第四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一线教师是教学方法的真正应用者,因此他们的观念能否转变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进行改革创新、尝试使用,直接影响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推行;第五是学生观念的转变,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如果学生不能转变观念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配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