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乃立国之本,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合格的人才必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为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宣传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其次,要在从法规、政策等方面给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行予大力支持,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应起到牵头引导的作用。
(三)深度的校企合作。
行动导向教学法产生于“双元制”的教育体制,且其核心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因此,该方法的应用离不开企业,校企必须达到深度合作,在校企双赢的前提应达到:其一,企业在经费、仪器设备及技术上给予学校一定的支持;其二,企业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并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其三,企业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四,学校的教师能定期深入企业熟悉实践了解工作过程,提高技术水平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五,企业派一些资深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学;其六,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其七,企业参与学校学生成绩考核标准的制定;其八,企业员工可以定期免费返回学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最后,企业可以优先共享学校研发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四)优秀的师资队伍。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自然要求教师必须深谙实践,了解相关职业的完整工作过程。因此,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既懂得职业教育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又要懂得实践,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此,师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校毕业后深入实践数年后再到学校从教,且从教期间经常深入企业进行实务深造,二是直接从合作企业邀请一些资深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教学。
(五)科学的课程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下课程开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的过程,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领域的最大特征在于不是通过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成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决定性的参照系,从而达到将行业工作领域与学校学习领域集成转化,将对应职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与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
(六)合理的教学管理。合理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有
全面的教师业绩评价标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下教师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大量工作由课堂转到了课外,在课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定期深入实践了解企业的完整工作过程并结合教学论设计合理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其次是在课堂上由控制者变成了导学者、主持人和协调者,因此对教师的业绩评价不能仅仅限于课堂的表现,而应该是从课堂和课外全方位设计标准进行评价。二是必须有公平的学生成绩评价标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要以小组的方式自我组织完成很多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显得非常重要,应与企业共同商定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进行公平的评价,要从团队合作、个人贡献、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做出考核。
(七)良好的教学环境。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需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基础。首先,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以小组形式教学,要求课室桌椅能活动自由组合;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我负责组织学习,需要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要求校园有方便的信息源如无线网络和资料齐全的图书馆;再次,学生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学校具备起码与企业水平同步的设备和实验室。
纵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条件及其关系就是:各方观念的转变是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影响着政府责任的明确进而共同影响校企合作这个核心条件,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以及教学管理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姜大源.“学习领域”一一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3]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J].职教论坛,2004,(6).
[4]刘东菊.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2,(1).
[5]李利军.优化校企合作环境增强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职教论坛,2008,(11).
[6]贾少华.德国高职的校企合作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1,(7).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