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强化技能教学、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结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围绕提升职业教育技能教学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教学;高技能人才
技能特色的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强化技能、突出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完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家长不认同职业教育,造成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偏低;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且结构不够合理,双师型教师不足;很多地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造成职业教育的实训实操设备短缺,现代教育设施和手段贫乏;等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尤为迫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也对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技能人才技艺精湛、技术过硬、作风严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力量;高技能人才具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攻坚能力,是推进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高技能人才身处生产前沿阵地、关键岗位、勤于思考、善于研究,是科技转化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应对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扩大就业、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新的经济形势迫切需要强化职业教育中的技能教学
近一年来,由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渐蔓延到我国,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一些粗加工型,没有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纷纷倒闭,这就是因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致。这部分倒闭的中小加工企业的内部生产往往对技能要求低,这就使得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从而缺乏企业竞争力,抵挡不住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要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挖潜内部潜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大规模、高效率地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其占技能劳动者的30%以上,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知识完善、素质全面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是科技协调发展之策、构建和谐社会之基、建设创新型国家之举。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转变观念、强化技能、提高层次、突出特色,使职业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目前恩平市每年仍有近半数(3000多名)的初中毕业生,既未能进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又不愿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势必影响到社会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同时,存在严重结构性失衡问题。我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长期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赞誉和支持,开创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崭新局面。学校坚持“强化技能,突出特色,服务就业”,树立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适用人才。
二、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结构
我国现有的各行各业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极度短缺,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急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发生在珠三角、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