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质量。
质量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质量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家之危重,更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命门。通过对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自觉遵守企业生产规则和工艺流程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职业品格。
(四)竞争与合作。
竞争不但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是职业精神的内涵,竞争的氛围使每个职工不甘落后和停滞,能够极大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想象力,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合作则是职业化及劳动过程更趋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创新。
创新是个体成才和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个体和企业增强竞争力,保持个体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通过允许多元文化共存、搭建知识流动平台、鼓励冒险、包容失败、奖励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职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要始终把目光瞄准市场,关注企业优秀文化,融合企业核心价值观,寻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最佳结合点,贯穿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之中。学生通过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在学校和社会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养成必要的社会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调整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矛盾,找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以此激励自己,实现更高的价值。
三、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在外延扩张后的内涵建设中应充分认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价值,努力辨识两种文化的异同,积极探索两种文化融合的路径,以开放、包容和理性的文化观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推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的机制。学校领导要高度认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
重要性,把它视为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健全相关机制,从人员、设施、资金、组织等方面推动企业文化的融入。
(二)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
校企合作是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的保障,中职学校要主动规划校企合作方式方法,搭建校企文对接平台,重视对企业文化的整合,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找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视野,在合作中加强校企文化交融,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以活动为载体融合校企文化。
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或以企业、产品命名的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科技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体验企业文化。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使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
(四)将企业文化精髓融入教学与管理全过程。
学校的本质和主旋律是育人,学生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训实操过程中要移植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全方位地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的精髓。
(五)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
建设符合时代要求,进而提升办学特色,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学校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市场紧密结合,为中职学校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浓厚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要将现代企业新理念融汇进学校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观念,共创校园精神,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
(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莹华.引进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2]雷久相.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
[3]田洪波.中学课堂的教育管理[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0,(6).
[4]徐祖胜,顾群.班级社会化管理的理念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1).
[5]赵敏.社会转型与学校德育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