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勤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利用周记、日记、博客等形式,鼓励学生把一天天的生活见闻,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下来,让学生养成常动笔、爱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写作,变以往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作文时教师的命题要遵从新、实、小的原则,命题不能空泛、陈旧,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脚步来出题,多布置有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的作文题,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摄取写作的内容,大胆创作。
(2)作文教学要注重讲练结合,锤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每次作文都要作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独立完成。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持点,设计片断练习。如在白先勇《蓦然回首》一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全文极少比喻,没有夸张,用白描的手法,今人吃惊的是读起来却会让人的心境出奇地平静。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练习用朴实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性格及情感体验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朴实而感人。
(3)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笔者坚持每学期出一期优秀习作专辑,将学生自己认为的最得意之作张贴出来,甚至印发。这样不仅优生的作文得到了展示,差生也为自己的作品可以入选而受鼓舞。同时,笔者还组织开展异地通信活动,让同龄人交流思想,切磋写作技艺。笔者在批阅学生习作时,对于较有潜力的文章,会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写作进入良性发展中。
四
、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最强的一个环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呢?以下是笔者于教学中的若干体会。
(1)解放身心,投入生活。一是学生亲自参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二是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间接途径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调动平时积累、大胆表现。学生投入生活后,从不同角度所获得的感受,需要再现,需要交流,因此,笔者会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设法让学生打破框框,大胆讲述,大胆构思,大胆写作,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将最真实的生活感受表达出来。
(3)开动脑筋,参与评改。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要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还须让他们积极参与评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出发点在于“教是为了不教”,使他们将来脱离指导也会作文,因为写作如同说话一样,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五
、
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强调求异原则,培养独特性的主见意识。教师引导学在求异中仿写、改写,进行求异尝试。只要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即使是不太符合常规要求,笔者也会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应加以保护和培植。
(2)实行自主原则,培养创造性的主见品质。教师根据某一阶段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要求和开展活动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命题作文。学生自主地选题、选材,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各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主见品质也得到培养。
(3)采取开放原则,培养开拓性的主见思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现场作文来拓展学生的主见思路。
(4)坚持激励原则,培养竞争性的主见胆略。让文章写得好的学生以小作家的身份走上讲坛,读自己习作的全文或精彩片断,并交流体会感受。在班级中选择佳作向青少年报刊社推荐发表,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点燃学生心中竞争的火花。同时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营造相互评论、各抒己见的氛围,让学生放胆讲、放胆写,使学生表达主见的胆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及写作技能的指导,更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自觉把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情感熏陶、个性导向、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