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说明文教学历来不受重视,教学模式陈旧。“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强调教学与工作任务、专业实践相结合,不仅改变了中职说明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分隔的状况,还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说明文;教学模式;工作任务
一、中职说明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各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内容大体上是记叙文、议论文、文学作品欣赏和文言文占60%,说明、应用类的文体占40%。说明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在中职语文课陷入“边缘化困境”的今天,说明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学生普遍反映说明文太枯燥、太乏味,教师授课时,很多也还按照原来三段式的教学方法,结果学生只会更加厌学说明文,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及口头说明能力得不到提高,必将对学生的求职就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其实,说明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说明文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说明文随处可见,只要出现一个新产品、新概念、新想法,厂家、商家就会隆重进行推介,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轮番轰炸,广而告之,为的是吸引大众的眼球,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呼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说明文教学, 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根据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精神,在说明文教学中以“任务引领”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备的说明文知识和写作技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说明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任务引领”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也是契合的。其构建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任务引领”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任务相结合,以完成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以知识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法正是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的方向和宗旨。以下笔者将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
(一)按照各专业工作任务的相关性,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教育,因此,掌握扎实职业技能是中职学生面向未来的选择,也是职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职校中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要先行。目前我校语文课采用了新教材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该教材明确了说明文各部分内容,便于训练学生。虽然教材中的说明文部分自成一体,但如果我们按照教材静态地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只会使说明文教学走入歧途。特别要强调的是,该教材(包括目前很多中职语文教材)并非针对某一专业而编写,不同的专业可能使用同一教材。因此,教师必须有重建教材的观念,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按照工作任务灵活地使用和补充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校开设的不同专业,补充了各专业在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说明文写作知识。
例如广告设计专业。此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软件工具实现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不同设计项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