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模具类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一般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工艺流程、工件制作、技术改造等进行说明。因此,对于模具类专业,教师可多设置一些机械设备使用说明、工件制作过程、技术分析等说明文,例如《安装冲压模具的方法》《数控车车刀选择注意事项》《模具冷焊机详细说明书》等。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模具类专业知识,一举两得。
语文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筛选教材,挑选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关联的实用性说明文作为教材,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说明文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说明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
(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说明文教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把“任务引领教学法”有效地运用于说明文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结合语文教材的教学任务进行说明文教学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根据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和当代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笔者在处理说明文教材内容时,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引子,一个借鉴的例子。
例如语文上册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知识性、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性,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课文对学生的要求是:阅读时着重思考文章采用的是怎样的说明顺序,从而把握文章思路。对于这一点要求,笔者认为只是停留在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上。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处理教材呢?根据学情,笔者课前下达任务,让学生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顺序,向他人清楚流畅地介绍家乡土特产、名小吃或景区特点。学生接受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行动,有的查阅课本资料,有的同学直接上网搜索资料。教师了解各学习
小组的进度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且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此次活动还建立小组竞争评价、激励制度,评出最佳推销员和导游,学习委员小结本次活动,语文老师作补充发言。这堂课教师讲解不多,更多的是学生上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
和缺乏生气的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参与、体验活动。结合语文教材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开展说明文教学活动,主要考虑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通过“动”的内容自己去体验,教师的指导只是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强化了语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熏陶。
2.结合专业课的实践任务进行说明文教学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而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对于中职生来说,对事物的说明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职业能力,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接轨。
程序说明文,是说明文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讲授此类说明文时,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产品的资料,注意观察本专业某一个产品的制作过程、制作原理以及产品的原料、性能、特点、功用等等。在这方面,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结合他们的专业实验课布置任务,例如让精细化工专业学生写作说明文《护手霜的配制》,学生在认真做完护手霜的配制实验后,一边重温配制过程,一边根据自己对课文《景泰蓝的制作》的理解来构思写作。小组讨论时,有些同学指出:课文在6大工序安排上有详有略,详写掐丝、点蓝两道工序。老师趁势点拨:在景泰蓝的制作中,掐丝、点蓝这两道工序是最复杂、最精细的,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所以详写。学生由此悟出写《护手霜的配制》这篇作文也需要重点抓住一、两道工序来写。经过分析,明确了恒温和快速搅拌是护手霜配制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由于这个实验学生亲自做过,写起文章来不会无从下手。
当然,此类教学活动最好安排在学生完成某种工艺流程或操作流程之后,教师可以向专业课教师求助,事先督促学生完成。教师需要课前了解训练内容相关的工艺流程知识,确保训练指导的有效性,并能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又如配合广告设计专业的产品包装设计课程,利用语文课,举办“牙膏盒包装”设计大赛。每组把在电脑制作的牙膏盒包装作品打印出来,通过剪切、折叠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