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只有把说明文教学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学生专业需要,才能学以致用,达到以专业为本的目的。生活是创作之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悟出,要提高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最好先让学生动手,获取直接经验。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可改为从服务操作流程或常见生活品制作流程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实践出真知,“贴近专业,注重实践”是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3.结合学生的实习任务进行说明文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有多种能力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就业导向”,致力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推行学生分段实习教学模式,即每学期学生分批到企业进行1-2个月的生产实习。笔者所教的电子通讯班的实习单位是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实行6S管理模式,学校为此专门聘请了企业专家给学生讲解该管理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文化,达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笔者要求该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1篇关于6S管理的文章,文体为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为分类别、诠释、数字引用、打比方等。
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因为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即将进行的生产实习关系紧密,因而表现得格外关注。学生主动请教曾经去过国光企业实习的师兄、师姐,上网找资料,积极讨论。大家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6S、6个S之间的关系、企业为什么采用6S管理等。
实践表明,教师能够坚持以“就业导向”指导教学,将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对就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上,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使企业文化提前介入职业教育,是一种可贵的实践探索。从学生的实习情况来看,由于有了前期的渗透,学生对6S管理模式,从陌生到熟知,从不习惯到适应,极大地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这对于学生顺利地适应面临的职业生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如果教师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校本教材《6S管理与职业素养》,必将会促进个人专业的发展。
三、对运用于说明文教学中的“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反思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说明文教学中实行“任务引领”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使学生积极地“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了中职说明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分隔的状况,突出了说明文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切实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非常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求,既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培养其职业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近年来,作为文字指导教师,笔者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级的宣传海报、宣传画设计等比赛活动,成绩喜人。亚运前夕,我校参加了市教育局团委举办的“喜迎亚运———校园宣传画”比赛,笔者带领的参赛队取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此次比赛,笔者负责宣传画创意说明的文字指导工作。
当然,目前“任务引领”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得到实践机会往往比较多,水平和能力提高也快,导致学习上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而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与同学合作时,困难多,压力大,因而不喜欢该教学法。
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中职说明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教师需要真正地实现角色的转换,才能有效地更新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中职教学要求。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武马群,李川义,马必学.就业导向,工学结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孙春成.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孟源北.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