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参与评判,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笔者认为,可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改变评改的方法,由教师评改为主变为以学生评改为主,由单一的评改方法变为多样的评改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的评语,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让学生“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2)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特别是差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给予鼓励。笔者常在改后的作文上写上几句“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作文又跨了一大步”之类鼓励的话。寥寥数语,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学生互改。笔者常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把作文分发给他们,由学生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者及被批改者都保持新鲜感。每次互改,笔者都要求批改者要写眉批、评语,并署上自己的名字,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以就批改意见表达不同的看法,两个人可以一起探讨、争论。笔者发现,学生们对同学的批语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对教师批语的关注程度,这样做也增强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写作的风气更浓了。
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因人因文而异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想———写———改”都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展示成果,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本人的“劳动成果”,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更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对于每次作文,笔者都尽力做到“慧眼”识佳作,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学习园地的作文栏上。期末的时候,把本学期的优秀作文结集成班刊《优秀习作选》,而且依时间先后安排好目录,发给学生保存。这对于被选中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鼓励;对于没被选中的学生来说,又是一种鞭策。这样同时也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近年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有时间就上网,玩游戏,QQ聊天,不看课外书,不关心时事,沉溺在网络之中,导致学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于是,笔者就想通过网络构建一个师生情感交流、轻松和谐的写作平台,这样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让写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得知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博客之后,也开通了博客。并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感受发到博客上,笔者也常写些东西放在博客里,让学生点评。笔者还经常到学生的博客看看,发现好的文章便及时向全班推荐。笔者还在博客里开了个学生“习作园地”栏目,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发表在“习作园地”里,让学生通过网络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当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晓清,赵宏.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一一一关于职高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7).
[2]蒋水仙.关于职高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1,(20).
[3]史春华.职高生作文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1).
[4]钱学华.职高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9).
[5]孙春裕.职高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尝试[J].考试周刊,20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