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互动、教学评价和强化训练五个方面分析了在计算机课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有效教学;师生互动
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工具,其硬件发展速度难以预料,软件也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计算机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为此,计算机教师必须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通过有效教学让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实践,从而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掌握开启计算机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教师的教
教师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教给学生学习和修养的方法的关键人物。只有教师高质量的教,才能换来学生高效力的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计算机课堂中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确定目标。
课堂教学策略应从教学目标设计开始,一堂计算机课的设计从选择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结构和手段到反馈矫正等,都离不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目标一步一步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制定准确、具体、全面、要求适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定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感情等各方面不同层次的达标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二是必须可测量、可操作、可评价,具体而明确,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更清晰,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目标和准确评价教学过程。
(二)了解学情。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设计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就必须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从而找准教学的起点,即重视全体的学情,也重视个别的学情,使教学自始至终面向全体又能照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不同情况,真正做到共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尽量发挥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
(三)教材处理。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划等号,必须深刻理解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组合和补充,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动性,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和难度。让学生既能凭借教材自主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以教材为例,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四)主导到位。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导正确与否,重在把握三个要素:①导的方向要明确。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激情引趣,释疑解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导的方法要科学。尤其要讲究评价艺术,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自信,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力求明确评价的目的,把握评价的时机,推敲评价的语言,准确、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⑧导的过程要实在。要把握引导的内在要素,在导向、导思、导练、导创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真正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潜能开发出来,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境界。
(五)媒体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增长点。因此,进行有效教学,必须进一步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各种媒体的使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