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在特定情境中所激起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激发创作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例如在教图形图像这门课时,笔者让学生以上海世博为主题,自主寻找素材,通过文字、移动、渐变、自由变换、滤镜等工具,为世博设计出宣传海报,把学生对世博的热切期盼和自豪感渗透到课堂当中,使创作的情境既有时效性,又有真实性。
二、学生的学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别人无法代替,因此,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
(一)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逐渐形成“自我设疑、自我析疑、自我发现、自我释疑”的自主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①努力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②逐步养成遇事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的习惯,不等待现成的答案或结论;⑧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成功价值,自觉形成创造性人格。
(二)改善学习方式,积极动手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动手操作实践的学科。因此,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重讲授,学生被动听,教师一人唱主角戏的现状,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学习,并从中寻找成就感。例如在进行纪念“5.12”的网站制作中,不设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让学生从图片、内容、布局到创作手法和创作工具等,自主探究,积极创新。教师只是跟踪学生的设计思路,加以引导和引领,通过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将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四、教学评价
青少年认识自己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的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了如下几种做法:第一,课堂口头评价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适时地表扬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积极性。第二,小组合作评价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和交流研讨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主动参与意识进行评价。此外,学生还可以积极探索小组内及小组间的评价方法,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同组内成员进行合作与交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思想与成果,以获取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第三,真心朋友式的评价。用赞许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教师对他们象朋友一样。对勇于回答和提问题的学生都加以肯定和赞扬。
五、强化训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消化知识,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训练,以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尽量安排一些基础知识训练,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基本方法,形成基本技能。②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练习,促进学生在知识上做到融会贯通,改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⑧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形成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④组织学生进行发展性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⑤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练习,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散发性思维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施有效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能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科学地运用和实施各种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课堂产生良性互动,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