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耶卫校护理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中耶卫校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双科教师共同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达成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耶卫校;护理英语;教学
为了适应护理人才的国际化需求,我国很多中职卫校都开设了英语护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基础英语及医学专业英语能力,能阅读英语专业书籍,基本胜任国内外涉外护理工作的实用型中等护理人才。因此,英语护理专业不仅要突出护理特色,更要突出英语特色,要培养“护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还存在很大差距。笔者从护理英语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旨在提高中职卫校护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护理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一)护理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时代对护理这一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碰到各种情况,如果患者是外国友人,护理人员能否用英文询问病情,并且不会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使用英语同病人、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进行各种交谈与交流,并能用英文填写记录病案、实施诊疗医嘱等。因此,学生只有在学校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在日后的工作中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护理英语教学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表现是一所学校教学成果及质量的检验。因此,学校除了教授基本的医护知识外,还应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根据临床需要,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特长,把握住现阶段护理人员需求量大的机会,培养有专业特色、技术特长的护理专业学生。这样,学校才能在同行业中创立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护理英语教学是学生就业的需要。
护理服务是满足病人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最基本的就医需要,跨语种服务是满足护理工作中的基本交流与技能服务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职业特征,护理专业学习和掌握英语是形势所迫,是未来生存之本。我国沿海及各大开放城市各种涉外医院、诊所和一些与国外合作或对外交流密切的医院都已逐步要求从业的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医护英语,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不错的就业机会。
二、中职卫校护理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生源素质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职卫校大部分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缺乏对所学专业和将来就业择业等的明确认识。部分学生虽然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很多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特别是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低,只能听懂最基本的一些短语与交际用语,口语表达仍然停留在最初阶段,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相对薄弱。同时,她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不善于主动学习,大多数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愿学,也学不会。
(二)教学模式陈旧,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把英语当作知识来传授,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讲解生词、分析课文、讲授语法等;教学活动缺乏多样性,学生成了消极被动的语言接受者,师生间缺乏双向交流;考试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在实际情景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适应培养“护理+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材传统守旧,专业性不强。
教科书的问题是实施护理英语教学的一大障碍,目前能够真正体现护理英语特色的专业教材寥寥无几,大多都只是为了应付相关考试而使用的辅导教材,很多卫生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仍旧是一些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书籍,这些书籍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初中教材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