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学效果不佳。
中职卫校的英语教学有它独有的特点,不仅要求英语教师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相关护理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英语知识。然而,在中职卫校中,既擅长英语又懂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是非常缺乏的。从事护理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从未接受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或接触护理临床实践;另一方面,护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英语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基本无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将大量的专业术语译成英语,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边说边练。因此,护理英语的教学难于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应对的策略
(—)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以前的教学习惯,教学内容要紧扣书本而又不局限于书本,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英语对话的机会,且内容要与护理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可选择恰当的医护对话、请学生介绍病房情况或鼓励他们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小组活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动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如病人入院这一章节,针对如何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这一问题,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帮助病人康复、铺床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法,亲自用实物进行操作,把操作的要点告诉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接受。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双科教师共同教学。
为了适应护理专业的特殊英语教学,卫生学校英语教师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护理基础知识。除了平时的正常教学外,业余还要加强基础护理原理和护理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助于护理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专业范畴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讲授。对于护理专业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在课堂上尽量运用一些专业术语,使学生能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双科教师共同教学,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也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尽可能多派相关的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开发适合卫生学校护理教育的英语教材,体现教材专业化。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外语教材,好教材不是用来照本宣科的,而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Hutchson,1987)同时,为了配合现代中职教育服务社会的问题,除了开发相应的教材,还需要开发一些配套的影像资料、多媒体教材、计算机辅助教材等来丰富简单的书本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渠道。中职护理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并使之和护理专业融合在一起。除了开设公共英语课外,我们还应适当开发校本护理英语教材,使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到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并使之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
(四)我校开办英语护理专业的实践。
我校于2003年开办英语护理专业,从合办到自主创办,都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学校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培养“护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校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生源素质差、授课时间少、教学改革难等,对专业教师来说,更是一大挑战。然而,开设英语护理专业,实施英语教学势在必行,是培养实用型中等护理人才的需要,是使护理队伍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近年来,我校适当抬高英语护理专业学生的入学门槛,并加大投入,增加护理英语学习课时,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全英教学,开设英语角,强化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相关医疗单位见习、实习。我校双科教师也在通力合作,开发适合卫生学校护理教育的护理英语教材,并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通过学校及相关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在《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自身的就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潮州卫生学校)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学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18).
[3]毛春雷.浅谈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2).
[4]石斌.英护专业医学英语课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3,(11).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