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重复经历或创造实际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知识要点。职业学校财会专业高三年级开设的《出纳实务》一课,旨在给学生一个就业前的重新“练兵”的机会,因此,适时地采用体验式教学可让学生以感受和感悟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更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出纳实务
一、何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2006年通过企业培训的形式引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亲自体验的形式去感知、领悟所学知识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学习的学为辅;多数学生是被动接受和吸取知识点,自我转化的能力很弱;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则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看、听、用、参与等多种手段积极地加入到教学中来,使课中教学与课后、课前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我要学”的教学情景。
二、体验式教学在《出纳实务》课堂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具体可概括为直观感受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师生置换型、角色模拟型等五种形式。下面笔者将从实际授课过程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模拟采访和招聘的形式开始第一课。
《出纳实务》的第一章内容导入新课环节,就是一个模拟招聘的情境设计,而此章节内容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证考试中已经学习过的,如何再次让学生感兴趣,能顺利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于是,在课程开始前的几分钟,笔者播放了一段大学生面试的视频,先让学生从思想上开始热身。然后,根据教材中的模拟招聘的情境布置任务,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给出10分钟的准备时间,让两组学生分别模拟招聘中的甲方和乙方,进行现场招聘。学生起初表现比较生涩,不够大胆,于是,笔者先与该班能力较强的班长进行模拟示范,引导两组学生开展此次活动。短短一节课时间,学生分别开展了4组模拟招聘表演,一方面学习了出纳员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就业前的面试做了一次操练。
(二)以师生置换的方式讲授传统出纳法规的内容。
《出纳实务》的第二章内容中关于银行结算方式的比较部分,都是学生在参加会计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学习过的,再加上此内容文字部分多,理论难度较低,且与他们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在具体讲解此内容时,采取了师生置换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分好小组,选定组长,再安排小组制作好PPT课件,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解重点内容。各组长能力较强,表达清晰,以他们的立场出发,将容易出错的环节解释得很清楚,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将本章节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三)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出纳的重要单据。
在《出纳实务》的实训练习册里,安排了很多关于单据的练习题目,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模拟单据的形式来完成。笔者在实操课中,提前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作业,即利用课余时间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与出纳相关的原始凭证,并且在收集过程中,说明该单据的重要用途。一周之后,学生分别收集了10种与出纳相关的单据,比如收据、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借款单等。在具体解释单据用途的过程中,因为有亲自的体验,学生感受很深,对每张单据的填写细节也分析得很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此章节的内容。
(四)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汇总出纳违规的各种情况。
在《出纳实务》已经学习了两个章节之后,在出纳的基本知识点与银行九类结算方式进行汇总复习的过程中,经过几番准备后,笔者按照之前分组的情况,给组员提前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将他们认为出纳员常犯的错误情况给予罗列,然后让该班比较大胆的男学生以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