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如何上好《汽车文化》这门课出发,联系实际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索了上好本课程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职;汽车文化;教学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生,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比较随意,入学前并不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中考的失败又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大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习能力不足、对专业缺乏了解以及心态的消极这三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目标,学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给汽车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增设《汽车文化》这一专业课确实非常必要,它像一扇窗,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从更高层次赋予此专业从业者非同寻常的价值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铺平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汽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文化。《汽车文化》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创新示范学科,从文化的层面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史、汽车科技演变史、国内外车展及汽车市场概况,认识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知识、企业文化以及汽车与环保的关系,达到传承汽车文化、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专业课程中轻松入门。本着“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思路,充分考虑区域性特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指导思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上好《汽车文化》这门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与时俱进,丰富教材
《汽车文化》课是汽车专业的新兴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开启专业之门的钥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唐顺华、黄关山主编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汽车文化》第一版,全书共分六章,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知识、汽车品牌、汽车与生活、汽车安全与环保、未来汽车等。此书图文并茂,从传承汽车文化的角度出发,逻辑体系比较完整,但该教材没有配套的视频资料,而且汽车知识日新月异,教材的有些内容显然跟不上汽车发展的趋势,因此要上好这门课,教师需要不断充实教材内容,不断更新相关知识,随时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补充到日常教学中去,实现与汽车行业的同步发展。
笔者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充实教学内容:第一,通过汽车杂志、汽车网络搜罗一些国内外最新汽车文化的内容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介绍性和引导性的讲解,如国际车展、汽车市场行情、汽车改装新技术以及F1赛事等;第二,借助CCTV科教频道播出的大型高清纪录片《汽车百年》,引导学生借助著名导演的视角,追寻汽车的足迹,聆听“汽车大王”卡尔本茨、戴姆勒的后代讲述先辈的故事,感受汽车文明的演进,体会人类永不停止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感受中国历史,见证中国制造的力量和一个民族的崛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拥护中国自主品牌,激发他们“让世界领先品牌也有中国车”的豪气,从而自发地爱车,并爱上自己的专业;第三,借助学生对网络着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几个比较好的汽车文化网站,例如“中国汽车网”“汽车之家”等网站供学生课后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园地让他们展示自己所看到的各种汽车新信息、新技术,这一举措既让学生分享了彼此的学习成果,又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法灵活,手段多样(一)“三步式”电影教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告诉我们,传授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汽车文化》的日常教学中,笔者以此为宗旨,归纳出本课程的“三步式”教学法,即“欣赏影片、讨论答题、教师点评”三个步骤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第一章“汽车发展史”时,我们可以采用“三步式”教学方法。首先,播放经典纪录片《汽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