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步式”教学法的时候,我们需注意三点:第一,在提问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方式呈现问题。比如可将问题写在纸牌上,小组派代表抽取纸牌获得相应的问题;可直接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题目;还可以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小组互相提问。总之,问题呈现时应该多一些变化,避免单一化和程式化;第二,“三步式”教学法中的三步可以调换顺序,让课堂教学步骤不重复、不枯燥、有变化;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问答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和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不良教风,这样才有利于提问的有效展开。在学生回答的短暂间隙,教师可用饱含期待的目光,以扫视和注视相结合的方法,不时与处于不同位置的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二)“学导式”研究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
“学导式”研究教学方法是著名教育专家胥长辰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是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如《汽车品牌》这一章节,包含国内外多种车型,内容琐碎却又重要,按传统方法讲解易重复教条,所以结合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上网的好条件,可以按照欧洲、美洲、亚洲及中国自主品牌进行分组,让学生回家查阅汽车品牌资料,然后将找到的资料反馈到教师电脑上,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做成相应的幻灯片,课堂上小组进行总结报告。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老师”制度,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或展览本小组的成果,与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最后教师加以总结、点评。
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两点:第一,“学是重点,导是关键”。与现在的信息化教学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讯,学会小组合作,归纳整理资料,且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制定相应的评价表,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第二,分组要注意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并且使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号相同,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负责统筹本小组的整体工作,且为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雄鹰”队),这样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总之,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改变当前学生习惯“跟着教师走”的状况,而且能鼓励和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实践活动,走出校园
学生刚从初中升入中职,对专业的认识只局限于纸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汽车文化》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汽车文化基本知识的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高汽车文化实践环节的有效性,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大型停车场(如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的停车场),调查了解各种汽车品牌、汽车外形、车辆颜色、车辆数量等。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记录,重点认识汽车品牌,欣赏汽车外形,认识各种汽车牌照、参数,了解哪种汽车颜色受欢迎,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学校的牵头下,教师带领学生到汽车品牌4S店、二手车市场参观实训,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汽车品牌和各品牌的销售情况,同时又能培养兴趣,明确所学与所需,增强学习积极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汽车文化》可以开阔中职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普及汽车基本知识,传播和弘扬中国的汽车文化,该课程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步,上好这门课,能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学好《汽车文化》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课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汽车行业实际需求的专门人才。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参考文献:
唐顺华,黄关山.汽车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