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后预习
本环节是对课程活动的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网络活动资源平台领取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巩固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的下一阶段工作要素,知识拓展,完成知识迁移,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作好铺垫。
2.活动教学法的组织要求
活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了解物业管理基础课程的基本学习任务和要求,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相匹配,只有充分周密的活动任务教学设计,才能把握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以行业为基点,选取活动任务
物业管理基础是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接触物业管理工作岗位的入门课,课程教学活动的选择,应该结合物业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设计与行业相接轨的物业活动任务,活动必须贴近物业管理的真实岗位工作,通过活动任务的体验与学习,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的工作内容,引导学生带着职业兴趣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活动内容
活动教学法的设计及设施,要求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做到活动设计合理,设计生动有趣的课程教学活动,仿真物业岗位具体工作内容及小区物业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
(3)依托信息化资源,实时点评反馈
随着信息化教学走进教学课堂,活动教学中课堂的实时点评和反馈变得更加便捷和及时,学生在课堂的表现通过各种在线的点评系统,实现即时点评,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结合活动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活动表现即时反馈,学生直观感受到职业的要求,即时发现错漏及不足,对学生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职业工作的仿真性及专业性。
三、活动教学法案例——如何在物业管理基础中运用活动教学
1.活动教学的引入与创设
活动教学法有不同的开展方式,活动教学的引入与创设,需要根据所确定的学习任务,结合中职学生的知识及认知水平,在物业管理岗位的基础上,创设可操作性、可行性的物业活动教学方式,这里结合《物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实际加以介绍。
根据《物业管理基础》学习任务的分类以及知识的特点,在课程中创设了四类活动,分别是:岗位操作、调查分析、活动设计、登台展示(汇报)。结合四类不同的活动方式,“岗位操作”适合于物业管理前台的基本工作内容 ,对应物业管理基础课程中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工作、竣工验收及接管验收、入伙及装修、管理费收缴、物业接待等,在课堂活动中,利用物业实训场地,模拟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开展岗位体验。“调查分析”适合于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小区内业主满意度调查、物业管理企业相关制度制定、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等学习任务,在课堂中模拟开展社区调查,进行问卷设计及问卷结果统计,展示问卷调研成果。“活动设计”适合运用于课程中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物业客户沟通和服务、物业环境管理中环保宣传等学习任务,通过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及反馈,体验物业管理工作活动。“登台展示(汇报)”适合运用于物业管理基础课程中工作汇报、开发商物业工作交接角色模拟对话、物业投诉处理、纠纷解决、维修处理等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模拟物业管理工作环节,展示物业管理专业服务水平及基本的服务技能。
以上只是我们在《物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几种方法,活动教学法的活动方式有很多,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有时还需要将几种创设活动的方法综合起来使用。
2.以“小区活动空间配置点评”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选取“小区活动空间配置点评”作为教学内容,利用活动教学法,进行活动课程的授课设计。
物业管理基础是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小区活动空间的配置设计对物业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一部分,也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房地产开发的规划设计阶段,物业可以介入到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对物业的结构设计、功能配置等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本教学设计从业主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借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活动汇报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区活动空间进行点评,把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任务,从而了解物业早期介入的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结合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如表1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