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做中教”
微生物的实验有一套严紧的操作程序,如:无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和高压灭菌锅的使用等。随着网络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许多教师辅以视频的形式教学,视频固然可反复播放,教师轻松,而且可以课外时间给学生预习或复习,但仍不能替代教师课堂现场演示,尤其对于一些有安全风险的实验,如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或实验中使用有致病性的菌种等,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学生只有在正确掌握了操作程序的基础上方可允许操作,此时,教师的示范性演示显得尤为重要。与操作视频相比,教师示范性的演示具有以下优点:①教师演示能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景,教师示范性的操作让学生能直观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起到规范学生操作的作用。②加强双边教学,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复杂的操作步骤或者涉及到安全性关键操作,教师可以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会学生操作,即:先由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模仿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于学生没弄明白的操作和重点操作,采取放慢速度重复演示直至学生掌握为止。
四、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自学、自教”
“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对于一些操作和原理相对简单的内容,采取“自学”及学生演示的“自教”方式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即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主动“自学”与教师的传授相比,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学生演示对学生来说既是压力又是鞭策学习的动力,每个学生都希望展示自己优秀一面,会自发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以更认真态度自学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演示期间,教师和其他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观察者,可及时纠正错误,以实现“以教人者教己”。策略上可采取“翻转课堂”+“学生演示”的教学模式。实施模式可以归纳为:课前进行微课学习→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学生演示→师生评价→学生操作→归纳总结。
例如:“革兰氏染色”教学,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观看革兰氏染色操作技能点视频,并讨论、总结出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列出所用的材料、仪器,最后制作成PPT用于课堂展示。(2)教师准备,①利用QQ群把革兰氏染色操作技能点视频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②收集各小组的PPT,批阅并标注出错误或不足的地方作,以便课堂上分析讲解。课堂上,按以下顺序展开:(1)逐一展示小组PPT,师生共同评价修正;(2)各组根据实验需要自行准备实验材料、仪器;(3)邀请两位同学作演示,一人负责操作,另一位同学协助并讲解,老师与同学们作为观察者要在学生每完成一个操作后及时做出评价,发现问题马上纠正,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操作;(4)然后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问题,发现及纠正学生操作,同时收集学生操作上出现的问题为下一阶段课堂总结作准备;(5)师生共同分析,并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一步规范学生操作,总结归纳实验操作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课后,学生总结归纳撰写实验报告。
五、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翻转实验”以“错”防错
如何能让学生熟悉操作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减少操作上的失误,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呢?笔者尝试“翻转实验”的做法收到理想的效果,所谓“翻转实验”是指在学生实操前教师展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错误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实验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理解,起到以“错”防错,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性。
例如:“链霉素效价测定”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双碟制备”和“滴加抗议生素”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课前,教师指导兴趣小组几位成员分别做设定错误的几个实验:(1)培养基摊布不均;(2)牛津杯靠得太近;(3)滴加药液太满;(4)药液滴加到牛津杯外;(5)药液出现底漏;(6)菌层温度过高等。让每位成员负责一项,并用手机记录。课中,把不作任何的标记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原因,当学生能正确找到原因时,再让课前负责该实验的同学回放操作视频予以证实。最后,教师把学生的讨论结果归纳总结便形成“双碟制备”和“滴加抗议生素”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这种以“错”防错的教学策略,提前预告了培养结果,避免了操作与结果在时间上的“分离”,教学上做到“教学做合一”,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检验》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进行的各种教学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师、生双边互动的联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扎实地掌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以“做”为中心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责任编辑 魏家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