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师理论水平与专业实战能力之间的矛盾
职业学校教师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主要是理论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而职业学校教师从事的是实践教学,最后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评价标。目前,很多职校教师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所教的技术主要来自于书本、网络,理论性太强,实践性太差,专业教学侧重于怎么教,过度追求教的技术,忽略了教的内容以及教的意义,不能培养具有过硬技术的学生。但实践中技术技能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教师的水平差异而有所改变,因此职业学校需要实战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5.学生实习实训需求与设备保障之间的矛盾
学生专业的学习需要大量实习、实训,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多有欠缺。一方面,设备陈旧,数量不够,根本不能满足实训需要,文科类专业实习实训较少。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制度不健全,因为学生的实训一般是在车间、工厂、实训室等,工科类需要操作机器,文科需要校外实践、调研等,都可能产生安全事故。事故处理、责任划分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出台,学校在安排实习实训还是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特别是涉及到校外实训,缺乏一些保障政策,无法实施真正有效的实习实训。
三、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
1.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模式
专业建设必须在一定的办学理念下进行,如果学校把发展方向定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思路,那么专业建设就要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展开,包括人才、技术、服务的需求等,进而形成专业建设基本操作模式:
步骤一:调研本地经济,收集数据;
步骤二:分析数据,计算出本地各类企业生产总值占比,企业数量,人才需求数量等关键数据;
步骤三:根据数据分析本地主要产业,掌握产业人才需求现状。设置与本地经济相对接的专业;
步骤四: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细分主要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
步骤五:根据技能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建立课程体系;
步骤六:在师资与配套设施的保障之下,实施教学与效果评价。
2.建立精干的专业建设科研团队
专业建设也是一项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它必须是一项团队集体活动,不可能一个人搞专业建设与研究。目前中职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氛围都不是很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原因是:①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安于现状;②师资配备不足,一线教师教学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做科研;③教师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不知道研究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研究;④学校重视力度不够,缺乏科研理念,保障不足,不能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专业建设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专业未来的规划,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没法去设计专业的未来规划,只有组织那些教育理念先进、业绩出色、有团队意识的教师构建科研团队,在学校一定的物力财力保障下,才可能进行有成效的专业建设。
3.人才供需动态数据库建设
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动态数据库。目前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在于,人才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没有真正的研究企业需求,产教严重脱节。要及时掌握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学校必须在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主要研究要素为:
建立人才供给动态数据库。根据企业招聘人才的类别、层次、数量,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建立人才供给数据库,研究要素有:
4.课程体系构建
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分析数据:(1)整理出企业需要的岗位群;(2)按工作过程把各个岗位所需技能进行精细划分;(3)把相近的技能归类分成模块,设置专门课程,若干个课程构成课程体系,对应技能体系的构成。
5.综合性专业资源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可能成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