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打破地界,形成协同创新的管理平台
示范区建设涉及面广,产学研合作紧密,需要整合、协同校内外力量,共同建设、开发、管理,已成为提升学校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7.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影响力扩大
自从产品研发后,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旅游的尝试服务,比如国际商务学院结合学前教育手工课程开设了“咔嚓咔嚓”手工亲子教室,并走进社区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体育学院多次将体育舞蹈表演在社会活动中亮相;机建学院与博士汽修学校合作,向社会提供汽车养护服务等活动,通过开展有偿和无偿的社会服务,培养实战能力和公益爱心,较好地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启发思考
校园资源开发,意义重大,机遇空前,从教育角度,成效明显,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也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校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财务票据开出、国有资产核算、团队组建、运营风险控制、合法经营管理等问题。但随着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在用活政策、人事改革、创新机制等方面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将校园打造成景区(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的做法给我们旅游类职业院校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与思考:
1.将全域概念引入校园整体建设,做到有规划,有步骤,有标准,有落实,将国家多部委(教育部、文化与旅游部、卫生部、交通部、综治委等)的要求纳入校园整体建设中,合力并发,利于全面调控、全面教育和全面提升。通过高位推动和顶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
2.打造旅游景区,对于旅游来讲,是“旅游+教育”的产品打造模式,为市场提供以教育为资源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对于学校教育来讲,是“教育+旅游”的育人创新模式,是提升旅游专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新途径,扩展了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窗口。景区与校园的互动,拉近了教育与市场的距离,专业与岗位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旅游职业教育朝着高素质,高技能方向发展。
3.引发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旅游类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在特色教育、在双师型师资的力量。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的探索,为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了一条路径,让我们看到,如何在教育资源中挖掘特色资源,如何将特色资源转化为产品,如何将生产经验转化为课堂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当然实际的探索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特色产品的精细打造、产学研三者的关系处理、师生的待遇分配,资产归属,财务手续、政策保障等等,这一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教育人事、财务等制度改革的深入,出现更利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软环境和硬条件。
4.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如何引进和打造,也是这一探索引发的思考。旅游事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目前学校在师资引进上已提到了硕士以上学历,在要求学历的同时,也要相应考虑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提供多渠道的发展空间。让高素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施展。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校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新时代高职旅游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考。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校园文化与研学旅行的互动建设研究——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G2015108)。]
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03):130-134.
[2]李勇泉.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05(5):90-92.
[3]赖启航.高校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天府新论,2005(b11):133-135.
[4]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http://education.news.cn/2016-04/08/c_128874500.htm
[5]苏伯文,胡其亮.安徽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3):105-106.
[6]赵恒伯,王显槐.经济欠发达地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老区建设,2011(18):52-55.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