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它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是大部分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其中顶岗实习已成为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教学的必须环节。但随着学习生活由校园转向企业,中职学生要扮演多重角色,面对全新的生活、工作和人际环境,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与问题。
因此,调查和分析学生在顶岗实习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迫切工作,它有利于学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工作中,提升实习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广州市三所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生共335名,其中高级班学生156人,中级班学生179人;男生202人,女生133人;平均年龄19±1.63岁。
(二)调查方法
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和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2],对33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级班学生与中级班学生SRHMS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高级班学生与中级班学生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和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及社会支持方面的评分高级班学生明显高于中级班学生。健康总体自测差异有显著性。
(二)男生与女生SRHM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男生与女生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正向情绪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及社会支持方面的评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健康总体自测差异有显著性。
(三)高级班学生与中级班学生SLSI评分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