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教育培训,提升精准脱贫的能力
学校充分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在坪中村开设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课外丰富多彩的知识,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学校结合坪中村种养的实际情况,组织全村劳动力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种养技能。学校还组织有意愿从事建筑工作的劳动力参加建筑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建筑施工技能。学校制定专门的学费减免政策,鼓励坪中村的年轻人、村干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项目。通过实施各类教育培训,分层分类开展扶智,提升了精准脱贫的能力。
(四)开发特色产业,巩固精准脱贫的成效
按照因地制宜,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学校和坪中村委会利用废弃稀土矿场建设了养殖规模2000头的豪猪养殖场,联合多方资源完善了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引进专业公司参与养殖项目,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通过成立合作社快速进行土地流转80亩,目前已经形成了油茶基地、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红薯种植基地、百香果种植基地、红薯粉加工作坊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领群众致富。基于地区特色和长远发展考虑,坪中村完成了光伏发电站建设并开始输送电。通过长短结合的产业帮扶组合拳,实现多渠道、多元化产业帮扶,有效提升和巩固了精准脱贫成效。
(五)善用信息技术,扩大精准脱贫的宣传
学校依托信息网络部和水滴创业团队,开设“坪中人家”微信公众号与网店,通过利用“双十二”、团体采购等多渠道协助坪中村销售农产品,直接带动坪中村农民增加收入、发展生产。同时利用公众号宣传村风民风,让更多人了解坪中、走进坪中、支持坪中建设。目前,“坪中人家”微信公众号与网店已经发展为坪中村宣传及产品推广的重要媒体平台。
三、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按照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学校发挥优势,精心组织实施坪中村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职业院校思想帮扶、规划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技术帮扶五位一体的“志智双扶”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思想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贫困群众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受“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的影响,贫困群众缺乏脱贫的意愿、信心和勇气。所以精准扶贫,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信心和勇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而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一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可以发挥职业院校优势,做好精准扶贫的思想帮扶。
(二)规划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开展精准扶贫,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有力抓手,要做好协作统筹、规划引领,坚持创新,补齐在理解认识、财政投入、规划设计、统筹落实等方面的短板。要突出村寨建设,突出条件改善,打造村容整洁环境美;突出农业发展,打造产业发展生活美;突出特色挖掘,打造鲜明个性魅力美;突出开发保护,打造古香古色生态美。从各方面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这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高职院校发挥智库作用,通过整合内外部专家,可以为扶贫乡村提供建设规划的智库服务,帮助乡村完成独具特色的建设规划,为乡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育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根本
扶“钱”不如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精准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说教育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教育帮扶,一方面要通过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各类精准资助,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要为贫困群众设计各类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让他们掌握各类专业技能,具备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实现“只要一技在手,全家脱贫有望”。高职院校发挥教育培训的优势,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教育资助、招收困难生和提供各类技能培训,真正授贫困群众以渔。
(四)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核心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发展特色产业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工作。产业帮扶要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等确定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产品加工,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职业院校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可以结合贫困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与企业共同面向贫困地区开展产业帮扶,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