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崇尚创业、竞相创业
(一)创业要有情怀
日本企业的精气神是有名的,日本松下电器,提出了奋发图强的“十个精神”:工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发展精神、奋发向上精神、团结一致精神、服务奉献精神、友好合作精神、礼貌谦让精神、自觉守纪精神。岩崎小弥太提出的三菱精神纲领为“所期奉公、处事光明、立业贸易”。丰田章一郎的指导方针是“创意,挑战,勇气”。稻盛和夫京瓷公司的企业精神为“爱、真诚、和谐 ”,稻盛和夫的选人标准是“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其企业哲学是“敬天爱人”,他认为企业最重要的在于三个要素:专业人才、金钱、技术,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创造力=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双创”视域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二)创业要有制度文化
美国通用公司韦尔奇总结,“企业根本是战略,战略本质是文化”。创业管理中,低级管事,中级管人,高级管心。很多创新团队的成功源于管心,源于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是:①整体作战,共生共荣;在兼并收购企业、海外上市、国际竞争等重大项目上,三菱军团往往凭实力雄厚的规模优势取胜。②作战联席会议,以“金曜会”为核心,企业间紧密合作,互利互惠。商社内部的协调、海外事业的开拓、商业网络的共建、情报信息的共用,三菱商事都扮演尖兵先锋角色,从而打开“商路”,控制“商权”,缔造“商业王国”。③相互持股,命运相系,金融机构与企业交叉持股,企业间交叉持股,结成利益联姻。④文化共识,整体品牌。日本企业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表现为“国家主义”的经营理念、康采尔体制、“奉公主义”的情感、“社长专制主义”、经营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封闭性;遵从“不参与政治”原则,讲求重商主义、技术立市、质量立市,有未来意识、趋势意识、危机意识。
美国企业的内核是:个人主义、注重物质追求、冒险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敢闯敢干、精益求精、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美国企业注重“硬性三S”,即策略、结构、制度,进行务实的、技术性、数学化、逻辑性的管理。无论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还是泰勒的“任务管理法”,都体现美国企业的实用主义风格,美国企业运作的特征是:目标程式化、竞争膨胀化、职责条理化、技能刚性化、利润极大化、福利货币化、工资差别化、人格个性化。
德国企业创业的特点是:强化企业培训;严明质量意识;紧抓独创性研究开发。如,西门子公司强调“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奥迪公司口号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海德尔纸业公司将“持续、可靠、公开、诚实”作为企业的理念。
中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发奋图强。例如,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三)提升战略思维
创业的想象力很伟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韦尔奇认为“有想法就是英雄”。有了想象力,有了雄心,还要敢于冒险,敢于行动,正如德国行动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呼吁,“行动,行动,这是我们最终目的”。
艾兰德提出了战略创业的范畴是:①创新:创造和实施新想法。②网络化:提供资源通道。③国际化:快速适应和扩张。④组织学习:传播知识与开发资源。⑤成长:成功激励与变革。⑥高管团队及治理:确保有效制定和实施战略。战略是发展的方向。以色列开展“风险分担、收益不共享”风险投资,政府帮助创业者把理想变成现实。沃尔玛选择做商品零售,可口可乐卖饮料,肯德基、麦当劳卖汉堡,日本的松下、索尼、三洋做电器,都是战略上的佼佼者。
三、激发创业、增强创业
(一)关键是能力建设
应当努力培养敢为人先、敏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创新意识;锤炼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夯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操守;提高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从商业模式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等要素着手,构建系统性创业能力、素质、实力。
李开复认为成功的创业应强化的能力素质包括:强烈的欲望;开阔的眼界;善于谋略;商业敏感性;过人的胆识;拓展人脉的能力;把握趋势;超强忍耐力;分享共享的愿望;自我反省的能力。
创业秘诀往往是积累在细节里,创业者有很多好的习惯和特点,在生理、人文、心理、个性上有不凡的特征,例如:①经常阅读,更愿意学习。倾向于阅读历史类书籍、成功人士自传、个人修养或发展类书籍。②坚持锻炼,精力充沛。③结识其他成功人士,与目标明确、乐观热情、心态积极的人为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