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双元制与我们的职业教育在教育要求、重复性、劳动训练强度、熟练程度、规范性、安全性、学习方式、与企业合作、对学生知识体系要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德国双元制与我校双元制实验的对比,如果我们的内务工作在劳动的训练强度、熟练强度方面给予加强,则我们进行的双元制实验与德国的双元制相比,是没有本质的区别。
三、职业教育的普遍核心规律和根本特征
从上面的对比,德国双元制中学生在企业的培训与生产,与我们在学校实践中的学生在内务工作上的培训和工作,从形式上来说,学校的内务工作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企业工作在模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工作的具体内容不同、劳动强度不同。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学生在训练、在劳动,且这种训练是围绕技能的不断提高、熟悉程度不断加强的训练。这本质上是一样的。
职业的素养包括三大核心:即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从德国模式、学校双元制实践、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教育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以及我们在学校进行的双元制实践中,学生在企业是进行岗位的训练(学校是内务工作训练);企业的就业岗位培训既是职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过程,也是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岗位培训就业训练是职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过程,而技能的培训过程也是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赖于形成的载体。这里要特别认识到: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是在企业不断提高训练强度、不断提高熟练程度的过程中形成的。
所以,职业训练就是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征,且这种训练是围绕技能的不断提高、熟悉程度不断加强而进行的反复训练;职业的信念、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知识技能是在长期的、不断重复的、不断提高要求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职业教育就是围绕职业的核心素质,通过劳动和训练、并且在长期的劳动和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四、中等职业教育应采用模块训练式教育
我们中职教学应采用模块训练式教育。
我们把宿舍内务换成专业中的某一模块[我们这里借用ME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中的模块概念],则内务工作就是专业中的一个模块。德国双元制中,学生在企业长期就是围绕一个生产过程的模块进行劳动训练的。因此,中职教育的规律就是:根据专业的特点,设定训练模块,以不断提高熟练程度为目标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为模块训练式教育。也因此,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就是釆用模块训练式教育,使之体现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征。
这里要强调的是,模块式技能培训教育与模块训练式教育的区别。模块式技能培训教育侧重的是“模块式技能培训总的出发点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员学到一门技能。模块式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基于对每个工种、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一个像积木一样可进行不同组合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较,它具有教学灵活,应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它强调学以致用,避免了传统培训方式学与用脱节的弊病。模块式技能培训的教材采用学习单元形式,图文并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极适宜组织教学,也适于学员自学。”其侧重点强调的是模块的设计、和培训。在我国的实践中,这种教学培训,更多的在于技能、培训知识的传递。以知、懂、会为其特征。而模块训练式教育与模块式技能培训教育有相似,其相同的是模块的建立;但也有区别:首先,模块式技能培训教育侧重的是技能、知识的传递,是以知、懂、会为其特征;而模块训练式教育侧重的是训练,它不是技能与知识的传递,而是技能的不断强化和提升,是以熟、精的不断强化为其特征。其次,模块式技能培训教育是体现“模块”与“模块”——“链”式知识体系;而模块训练式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