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章规定:“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德育目标要求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因此,为培养出高素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中职生,结合学校“三牧精神”(谦虚、谨慎、自律)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生涯心育,育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通过发展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展望未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广泛的渠道,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掌握专业技能,强化职业发展意识,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逐步实施自己的人生规划,成长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
一、心育特色
2007年我校成立了“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简称心理辅导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一条富有职校特色的心育之路,2009年被评为南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学校重视生涯规划教育,更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职业人,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五大心育特色。
1.生涯觉察,提升规划意识
全员覆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注重科学性、活动性、趣味性、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努力使课程适合中职学生的生涯发展。
在实施心育过程中,重视生涯觉察,在教学教育上渗透生涯规划意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觉察。首先是在德育课程中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在班主任日常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觉察。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以认识自我、分析优势为心育目标,让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探索、职业兴趣探索、能力探索,澄清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最后,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的测试,让学生觉察并了解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从思想上提升对生涯规划的认识。
2.生涯认知,选择专业方向
中职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缺乏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学校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背景以及专业前景,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突出生涯规划、目标引领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通过相关讲座、课程、媒体等多方面收集专业相对应的岗位群信息,了解专业和相关行业的前景。引导二年级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借助学校平台,寻找本专业的优秀师兄师姐,向他们学习请教,或与家长沟通,了解家族资源等。要求三年级学生都要到企业参观体验、顶岗实习,了解就业岗位(群)的情况。
学校实施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布局,让学生在三年级时有更精确的定位,比如模具制作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耐心、耐挫力强、创新等心理品质,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数控加工、3D打印或塑料模具专业方向。通过专业方向选择,学生能够更清晰所学专业的方向,从而进一步确认职业生涯的方向。
3.双百社团,促进生涯探索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促进职业探索,每周三下午5、6节课全校组织近百个社团,全体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挑选校内外能工巧匠、行业精英,组建专业技能类、专业深化拓展类、面试演讲类、艺术修养类等社团。丰富的社团活动,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结合自身专业,选择合适的社团,学生在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能够扬长避短,在社团活动中体验自我效能感,逐渐提高自信心。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更是为了建立广泛的渠道,促使学生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积极探索职业选择道路。
4.社会实践,体验职业生涯
学校每周五下午和各节假日开展“寻·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小组反馈——教师指导的模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一年级的学生社会实践以了解佛山文化、经济为主题;二年级的学生社会实践以了解目标行业和岗位群为主题;三年级的学生以体验岗位、兼职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