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活动能力。
实践是人类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也是一切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教师必须具备高层次的实践性知识,教学过程需要实践知识的支撑。吴全全提出:职业教师必须掌握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戴士弘认为,职业教师要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不再按照本科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模式培养人才,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能力为导向,教学内容紧贴专业的实际能力需求,突出“做、学、教”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就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掌握专业理论,还是拥有一技之长的师傅;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实践技能的拓展者,成为行业技术的引领者。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更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同时,教学水平要符合专业教学实际。要下企业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服务社会和企业,跟踪了解本行业发展方向,能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技能传授给学生。熟悉专业发展的要求,了解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学习企业解决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问题的流程、问题的分析,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辅助。获取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具备对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创新的能力。这也是职教能力的特色和个性。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开展教学和技术服务的能力,树立市场观念,理解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这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职教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学生指导能力
学生指导能力是指高职教师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实训、技能竞赛、实习和做好职业规划。
实训、技能竞赛、实习和就业是培养高职学生技能和能力重要的一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满足几方面的要求:(1)学生获得专业的素质和技能,在就业中能发挥谋生的效用。(2)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再学习能力,有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架构,具有获取更高一级技能的能力;(3)在人文素质、做人做事方面、终身学习等方面,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提出,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教师具备要教的学科知识以及知道如何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应是学习社会中的一员。“高等”和“职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掌握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架构和发展动态。
职教能力是一种能力综合体,综合了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两个特性:专业特性和实践特性。同时又在教师的认知领域、教师的情感领域以及意志和行为领域发挥着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教师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更新。准确把握职教能力内涵、界定职教能力构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教师的职教能力发展。
[基金项目: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校级立项课题“教师专业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构成研究”(2017_jy06)。]
参考文献:
[1]梁丹.论CBE模式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借鉴[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04):90-96.
[2]徐国庆.高职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分析与提升路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96-99.
[3]吴泽.高职专业教师职教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4):57-59.
[4]李耀麟.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与测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48-51.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刘金桂.史秋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43-44.
[7]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80.
[8]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02.
[9]吴全全.论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2):9-11.
[10]王宪平.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21.
[11]张洪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及要素关系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24).
责任编辑 陈春阳

